《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乌药汁七匙,枳壳汁、木香汁各五匙,白芍药汁二十匙,灶心土一钱,炒砂仁三分。将后二味煎汤,冲诸汁服。治食痹,胃痛上支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入即痛,吐出乃止。
病证名。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闷通“闭”。详淋闭条。
见黄帝虾蟆经条。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掌管按摩正骨专业的教授和考核,官阶为从九品下。参见太医署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颅息。见该条。
病名。《外科正宗》卷二:“又一种疽瘤,连生肩膊。”瘤体甚痒,常有数枚,扪之有虫体蠕动感,内有蛆样红虫,宜手术治疗。
跗骨的别名。详该条。
指经络学说中有关三阴三阳各经气机活动的特点。《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合”与“阖”同义,故“开合枢”即“开阖枢”。参见关、阖、枢条。
即牙出血。齿衄之俗称。详齿衄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