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绝

肾绝

①危重证候之一。《中藏经·虚劳死证》:“肾绝大便赤涩,下血,耳干,脚浮舌肿者,六日死。”《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肾绝,四日死,……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注解伤寒论·辨脉法》:“溲便溺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②中风脱证之一。《医林绳墨·中风》:“遗尿面黑者,肾绝也。”参见中风脱证条。

猜你喜欢

  • 沈时誉

    【介绍】:清代医家。字明生。原籍华亭(在江苏松江),后迁居吴县。长于诊脉,晚年隐居山中,撰述有《医衡》一书,后由梅鼎等辑成(1721年刊行)。另有《病议》等书,未见刊行。

  • 郁结血崩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因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甚而血不能藏,其症除血崩外,兼见口舌干渴,呕吐吞酸等症。治以开郁平肝。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白芍、柴胡、白术、丹皮、生地、当归、黑芥穗、三七根、甘草)。

  • 始胚

    妇女怀胎一月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一月名始胚。”

  • 皮蒸

    五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又为二十三蒸之一。参见五蒸、二十三蒸条。

  • 索泽

    指皮肤枯涩失去润泽。为精血枯涸的一种表现。《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踹。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 麻沥果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 瀼(ráng 攘)泄

    古病名。又称滚泻。①指停饮积食所致的泄泻。《医学入门·杂病》:“停蓄饮食,数日乃泻,腹胀者,名瀼泻。枳术丸、没食子丸;烦渴或兼呕者,钱氏白术散、参苓白术散;食少肠鸣,四肢困倦者,升阳除湿汤;日止夜泻者

  • 脾为生痰之源

    指痰饮证的病机。脾主健运,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 六瘤

    六种瘤病的合称。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即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参见瘤条。

  • 鬼黄

    三十六黄之一。以黄疸而见言语错乱,故名。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鬼黄者,面色或青或黑,遍身皆黄,狂语多惊,皮肤枯,舌根謇涩,心中恍惚,常见鬼神,或自强言,诈作惺惺,若鼻中灰色,舌黑,毁裂衣裳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