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风痰喘

肺风痰喘

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指小儿感冒风寒,入于肺经,以致痰气阻塞于肺而致喘疾。”身热在表为肺风气促不息为痰喘”。临床表现为喉间,咳嗽不得舒畅,喘急不止,面青潮热,啼哭惊乱。可见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肺炎。一般治以清宣肺热,平喘化痰法,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重证容易出现正不胜邪,阳气衰竭的证候,宜中西医配合施治。阳气衰竭者,宜回阳固脱,用参附汤四逆汤加人参,煎水急服或鼻饲。

猜你喜欢

  • 肝郁脾虚

    指肝气郁结,引起脾胃虚弱,其中主要为消化功能减弱的病变。症见胁痛、厌食、腹胀、大便溏泄、四肢怠倦等。参见肝气郁结条。

  • 滋阴熄风

    熄风法之一。是以滋阴为主,消除因阴虚而动风的治法。在热性病晚期,热伤真阴,表现为身热不甚但羁留不退,手足心热、面红、虚烦不眠、咽干口燥、神倦心慌,甚或耳聋、手足蠕动或抽搐,舌干绛少苔,脉虚数或细数,可

  • 戈存桔

    【介绍】:见戈维城条。

  • 荔仁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核之别名,详该条。

  • 气高

    证名。指胸满气喘不平。《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盛则气高。”上盛可由病邪壅阻,致肺气胀满,亦可由真阳不固而上浮,见下虚上盛之证。《素问·脉解篇》:“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

  • 暑月水泻

    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五。婴幼儿夏暑季节,腹泻,排出物如水样。多因感受暑湿之邪,浸渍肠胃所致。其症多兼小便赤涩或小便不通。治宜清暑利湿,用四苓散加木瓜、木通、车前子。

  • 产后肝萎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 玛瑙内伤证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玛瑙障。指黑睛宿翳之薄而色黄白或微红似玛瑙者。《证治准绳·杂病》:“其障薄而不厚,圆斜不等,其色昏白而带焦黄,或带微微红色,但如玛瑙之杂者,虽生在轮外,实是内伤肝胆,真

  • 虚劳腰痛

    病证名。腰痛之一。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多因过劳伤肾所致。《圣济总录·腰痛门》:“虚劳腰痛者,劳伤于肾也。”详肾虚腰痛条。

  • 期日

    期,指一周年。期日,即三百六十五日。《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谓五运之气轮流主岁,每运各主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