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肠红

肠红

证名。见《鸡鸣录·后阴病》。指大便出血。可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所致。湿蒸热毒,多见下血鲜红;瘀热留注,多见血块紫殷。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消瘀,选用地榆散芍药汤等方。脾失统摄,多见血出稀淡,脘痞腹胀,难于饮食,舌淡苔白,脉形沉细等,治宜健脾温中,选用黄土汤归脾汤等方。亦有因痔疾所致者。可选用罗汉散,用参三七红枣,或稻根须煎汤调服。参见便血有关条。

猜你喜欢

  • 七星莲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 病发于阳

    ①泛指肌表或阳经所发生的病证,反映病变在表。②辨证上,如病者发热而出现恶寒,为发于阳经的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山栀茶

    见《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山枝根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悬解

    书名。14卷,卷首、卷末各1卷。清·黄元御撰。作者对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编次颇多攻讦,并力图“于破裂纷乱之中条分缕析,复其次第”。书中将《伤寒论》所载113方,分别六经病证,予以剖析贯串,并注明本病

  • 七情泻

    病证名。指因情志刺激过度所致的泄泻。《医学入门·杂病》:“七情泻腹常虚痞,欲去不去,去不通泰。”《景岳全书·泄泻》:“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 水热穴论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介绍治水病的五十七个穴位和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及其机理,故名。文中首先论述风水病的原因、症状及其病理变化,作出了水肿“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的著名论断。

  • 麻舌

    即舌痹。详该条。

  • 五云子诊腹法

    见诊病奇侅条。

  • 滚痢

    八痢之一。即曩痢,详该条。

  • 产后舌黑

    病证名。出《肖山竹林寺妇科》。多因肾水涸竭,肺津焦燥,产后血气已损,肾阴肺津耗竭所致。症见舌黑如尘,心闷发烧,口燥,耳焦唇青。治宜滋养阴液。用增液汤加知母、鲜石斛等。也有主张用春泽汤(猪苓、泽泻、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