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咳嗽吐痰与食俱出者。多因饮食失节,肝气不利,而肺有客邪所致。《不居集》卷十五:“吐嗽,有嗽吐痰与食俱出者,此饮食失节,致肝气不利,而肺又有客邪,肝浊道,肺清道,清浊相干,故嗽饮食俱吐出。二陈
指色泽浮浅明润。与沉浊(暗晦)相对。面色浮泽,病属腑属表。《灵枢·五色》:“浮泽为外。”
骨名。出《灵枢·骨度》。又名核骨。解剖学同名骨。即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厥阴肝经,见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小儿偏风,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
见痘疹全书条。
同疠风。因风邪侵犯血脉,留而不去,蕴酿而成,故称。《素问·脉要精微论》:“脉风成为疠。”参见疠风条。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海藻、海带、昆布、雷丸各一两,青盐、莪术各半两。为细末,陈米饮送服或炼蜜为丸,榛子大,噙化。治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