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法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木香、砂仁等,是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如煎煮过久,则其有效成份可挥发失效,故宜在其它药物将煎好时才放入,稍煎即可。另外,大黄后下,可使其泻下作用更显著。
神奇外治法之一。用生附子一枚,生姜一两,同捣烂炒热,布包熨背心及胸前,将姜附捻成一饼,贴于胃口。治小儿胸有寒痰,不时昏倒者。
见《广东中草药》。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梅氏验方新编》第一集:“舌蕈,生舌上,出血不止,即不救。”即舌癌。见舌岩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麻黄、桑白皮、苏子、杏仁、白果、黄芩、半夏、甘草、款冬花。水煎服。治哮喘。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龙疽、青龙疽。系有头疽生于背中部膏盲穴(第四、五胸椎棘突间,脊柱旁开三寸)处,手由中部搭着者。证治同有头疽。
养生术语,或称咽日,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即对日咽气,是咽气或服气中的方法之一。最早见于战国末年《韩非子》:“龟咽日气而寿。故养生者服日华。”
辨证施治术语。即采用标病与本病同时治疗的方法。适用于标本并重的病证。如气虚的人患感冒病,可以解表与益气两法合用;又如温热病中,肠胃实热不解而致阴液大伤,可以泻下、滋液两法合用。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应作裆内出。指髋关节前脱位。详胯骨出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龋齿蛀空之牙痛。属齿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