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党参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草豆蔻,详该条。
【介绍】:见钱瑛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刺热论》。多见于少阳病及肝胆疾患。·《诸病源候论·胸胁痛候》:“胸胁痛者,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为寒气所乘故也。……此三经三支脉,并循行胸胁,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之与正气交击
即葳蕤汤第一方,见葳蕤汤条。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火岁平气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何如而名?……火曰升明。”谓火性得以上升明耀,故名。
胃腔。《素问·调经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见《日用本草》。即鳢鱼,详该条。
病名。出《卫济宝书》卷上。为痈疽五发之一。因感受四时不正之厉气而生。发于手、足、掌心,或腰、腿、臀下伸缩动处(关节部位)。症见漫肿无头,色淡红,疼如痛风,憎寒发热,四肢沉重,烦渴等。初起宜万灵丹发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