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精华
见医述条。
见医述条。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小者。详该条。
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飞蝇散乱。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治舌卒肿,满口溢出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针灸大全》列作奇穴,名金津、玉液。位于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称金津,右称玉液。主治重舌肿痛
病名。《喉科心法》:“小舌(即悬雍垂)忽变白色,其舌下垂,痿软而大,吞咽作哽,呼吸觉气闷不利,初则干饭难下,继则糜粥亦觉梗格,由酒客伤中,胃气惫败,或杨梅广疮余毒而成。”参见帝钟风、杨梅疮、悬旗风等条
辨证方法之一。出《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历代外科医著,论述疮疡辨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①辨疮肿内有脓无脓:凡疮疡患者,脉紧数或迟,患部微红坚硬,按之痛不甚,不引手,为脓未成;脉数,患部发热,按之疼痛引手
病名。又名口中肉毬。见《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外感六气,内伤七情而起,咽喉之内生肉球,如龙眼核大,有根如线五寸余长,吐球出方可饮食,以手轻捻,痛彻至心,服益气疏风汤,用真麝香二钱,作二次,水和服,或
见《湖南药物志》。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行痹、痛痹、著痹三种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类证治裁·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非偏受一气。其风胜者为
病名。即喉腥。详该条。
病证名。胃中实热郁积而致的呕吐。《古今医统》:“胃中郁热,饮食积滞而呕者,则恶食恶寒,烦闷膈满,或渴喜凉,闻食则吐,服药亦吐,脉洪大而数,此皆实热者也。”胃中郁热者,用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