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番沙

番沙

痧证之一。又名黑痧。《张氏医通》卷九:“近时有感恶毒异气,而骤发黑痧,俗名番沙。卒然昏倒腹痛,面色黑胀,不呼不叫,如不急治,两三时即毙。有微发寒热,腹痛麻瞀,呕恶神昏者,或濈濈汗出,或隐隐发斑,此毒邪焮发于表也;亦有发即泻利厥逆腹胀,无脉者,此毒邪内伏,不能外发也,所患最暴,多有不及见斑而殂者。经谓大气入于脏腑,虽不病而卒死是也。初觉先将纸捻点焠头额,即以荞麦焙燥,去壳,取末三钱,温汤调服。重者,少顷再服即安。”并宜理气、解表,清热解毒,如香苏散薄荷荆芥栀子豉汤加牛蒡、生甘草,热甚者,黄芩汤凉膈散三黄汤白虎汤等方均可选用。如毒甚面黑者,急取委中穴,刺出黑血,以泄毒邪。参见条。

猜你喜欢

  • 拍蟹毒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虎口疔。见该条。

  • 白淫

    古病名。①指男子尿出白物如精及女子带下病。《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王冰注:“白淫,谓白物淫衍,如精之状,男子因溲而下,女子阴器中绵绵而

  • 躁切

    急躁。《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扬,其用躁切。”

  • 五汁膏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薄荷、贝母、牡丹皮、阿胶、茯苓、犀角、羚羊角、梨汁、藕汁、蔗汁、人乳、莱菔汁。前十味以水先煎取汁,入余药再熬,后入蜜二两,隔水炖半日成膏服。治真

  • 清宣金脏法

    《时病论》卷四方。又名雷氏清宣金脏法。牛蒡子、桔梗各二钱五分,川贝母、杏仁各二钱,马兜铃一钱,栝蒌皮、桑叶、蜜炙枇杷叶各三钱。水煎服。治热烁肺金,咳逆胸闷,身体发热。

  • 深师七气汤

    见《医方考》卷三。干姜、黄芩、桂心、半夏、甘草、橘皮、干地黄、芍药各二两,桔梗三两,枳实五枚,人参一两,吴茱萸五合。水煎服。治气噎膈者。

  • 避(dùn 音遁)

    遁的异体字。详遁园医案条。

  • 肾经失血

    证名。指房室过度伤肾所致的失血。《不居集》卷十三:“肾经失血:肾主五液,因房劳而动血者,出于肾。”其症多伴见气喘咳嗽。或呕吐痰涎,面红,骨蒸盗汗,咽干,烦躁。甚者大吐大衄,失血不止,四肢厥冷,小便不利

  • 翟煦

    【介绍】:参见刘翰条。

  • 月经涩少

    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指月经过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