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喉风论》:“咽通地气,饮食之道也,俗名食喉。”即咽。详咽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救苦丹第二方,见救苦丹条。
《医学入门》卷七方。黄芪、当归尾各二钱,柴胡一钱半,连翘、肉桂、白芷、牛蒡子各一钱,升麻七分,黄柏、甘草各五分。水酒各半煎服。治邪在足少阴经,痈生腿外侧;或因寒湿而致的附骨疽。
见《药材学》。为饴糖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草药》。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医门补要》卷上:“风热上壅阳明,致耳下漫肿,牙关胀痛,为骨槽痈。以针刺牙根尽处,出血即松,内服清散方。若牙关紧闭,滴水不入,名骨槽风。若牙痛见牙根肿凸一点,即是牙疔。”参见骨槽风、牙疔等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金铁锁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摘锦条。
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详该条。
是荞的异体字。详参荞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