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清咽利膈丸

清咽利膈丸

①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青岛方)。连翘黄芩栀子薄荷防风玄参牛蒡子天花粉射干荆芥穗各1公斤,桔梗2公斤,熟大黄250克。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6克,日二次。治肺胃热盛,胸膈不利,咽喉肿痛口苦舌干。本方由《外科正宗清咽利膈汤加减而来。②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犀角、牛蒡子、连翘、荆芥、防风、栀子、桔梗、玄参、黄连金银花黄芥、薄荷各9克,甘草、大黄、朴硝各6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竹叶煎汤送下。治急、慢喉风,双单乳蛾,咽喉肿痛,项肿发颐咽喉糜烂,唇口焦裂,疹后余毒未尽,音哑喉痹

猜你喜欢

  • 张子方

    【介绍】:见张千里条。

  • 吐纳

    气功术语。呼出污浊之气为吐,吸入新鲜之气为纳。总称吐故纳新。其法称吐纳之术。魏·嵇康《养生论》:“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寄,表里具济也。”《庄子·刻意》:“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颈鸟伸,为寿而

  • 象贝母

    见清·赵楷《百草镜》。即浙贝母,详该条。

  • 苦温平燥

    治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表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用药如杏仁、陈皮、苏叶、半夏、枳壳、前胡、桔梗等,代表方如杏苏散。

  • 外证

    指表现于病人体表,主要是通过望、闻诊而得到的病候,系与“内证”相对而言,见《难经·十六难》。如肝病之外证是“善洁、面青、善怒”、肺病之外证是“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等。

  • 张菊人

    【生卒】:1882~1960【介绍】:原名廷銮,曾用名汉卿。江苏淮安人。早年在淮安行医,后迁居北京,曾任外城、内城官医院医师、养浩中医院副院长。建国后历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医学会顾问、北京市政协常

  • 麦穗红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狗肝菜之别名,详该条。

  • 羊毛痧

    痧证之一。病处见细白色毛,状如羊毛。《痧症全书》卷中:“羊毛痧,腹胀连背心或腰胯如芒刺痛,用烧酒瓶头泥筛细,和烧酒作团,辊擦痛处,即有细白毛粘团上。”古人用铜钱置病所。以艾火烧钱上,外将瓦罐或竹罐合之

  • 阴阳二痫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阴痫和阳痫。各详该条。

  • 陶弘景

    【生卒】:456~536【介绍】:南北朝时期宋梁间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附近)人。在医药方面,对本草学有较深的研究,曾将《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的药物共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