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捻法

捻法

①刺法名。捻同撚,指入针后,以拇、食指持针前后交替动作使针转动的方法,现称捻转法。《针经指南》:“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针灸大成》:“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内捻者,令气向下而治病。如出针,内捻者令气行至病所,外捻者令邪气至针下而出也。指出本法有行气的作用,以使气至病所,提高疗效。参捻转法条。②推拿手法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养性》。用拇指和食指捏位一定部位,对称用力作均匀和缓的捻线状搓揉。《保赤推拿法》:“捻者,医以两指摄儿皮,微用力而略动也。”《石室秘录·摩治法》:“手足疼痛者……执其两手捻之者千下而后已。”本法多用于指、趾小关节及浅表肌肤部。有调和气血的作用。《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患。”

猜你喜欢

  • 实肿

    病名。指水肿病属实者。见《中国内科医鉴·浮肿水肿》。多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而致,起病急速,来势多暴。《医宗必读·水肿胀满》以阳证多热,热证多实。先胀于内而后肿于外者为实;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者为实;脉滑

  • 癥瘕痛

    病证名。由癥瘕积聚而引起的腹部疼痛。小儿多由营卫俱虚,内则伤于乳食,血积则为癥,气聚则为瘕,停滞积久,故作腹痛。症见肚硬而胀,痛则身冷如冰,按之则痛甚,或有面黄肌瘦,腹有青筋,昼凉夜热,蒸潮无时,乳食

  • 许道幼

    【介绍】:南北朝时梁代医生。生平欠详。

  • 膏疸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为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以肺瘅为膏疸,症见身面皆黄,饮少而小便多。多因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治宜秦椒散等方。参见黄疸条。

  • 救急备用经验汇方

    方书名。清·叶廷荐辑。10卷。刊于1801年。本书参考并引录历代医学方书中的成方和单方,共分为四门。卷1~3统治门;卷4~6分治门;卷7~8妇人门;卷9~10小儿门。每门分述各科病症及其选方。

  • 苏越

    【介绍】:唐代医生。著有《群方秘要》三卷。

  • 金楛榄

    见清·龙柏《药性考》。即金果榄,详该条。

  • 沈汲门

    【介绍】:见沈金鳌条。

  • 泄痢发搐

    病证名。指腹泄、痢疾而见抽搐症状者。《幼科发挥》:“泄痢发搐,如先吐泻,或痢疾久不止,以致脾胃虚弱者,此慢惊风也,难治。如先发搐,后发泄痢者,此因发搐之时,多用利惊下痰之药,或多用寒凉之药,伤其胃气,

  • 乌风障症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乌风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