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复之一。指大病初愈,精神气血尚未平复,房劳过早,以致阴精耗损,肾气受伤而出现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腰背强痛或小腹急迫绞痛,憎寒发热,时时阴火上冲,头面烘热,心烦胸闷,饮食不振等证候。《诸病源候论·伤寒
病名。又名口中肉毬。见《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外感六气,内伤七情而起,咽喉之内生肉球,如龙眼核大,有根如线五寸余长,吐球出方可饮食,以手轻捻,痛彻至心,服益气疏风汤,用真麝香二钱,作二次,水和服,或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指食积而兼寒热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脚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证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
见海上方条。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
见《云南经济植物》。为白云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当归枳壳汤,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