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御药院方

御药院方

书名。御药院是宋、金、元三朝宫庭中药局机构。《御药院方》即其所制之成方配本,但三朝所修订之内容均有所不同。今存本为元代配本的一种。系1338年经许国桢等人修订者,共11卷。内容包括治风药伤寒、一切气、痰饮虚损积热泄痢杂病咽喉口齿、眼目、洗面药、疮肿伤折正骨、妇人诸疾、小儿诸疾,共14门,1068方。书中所载的若干成药方,多不见于其他方书,对临床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水莴苣

    见《救荒本草》。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 孔雀毛

    见《江西草药》。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 牛茧蚕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土栗。详该条。

  • 耳聋草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虎耳草之别名。②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磨盘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鱼鳞草

    见《泉州本草》。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 募穴

    经穴分类名。或称腹募。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见表),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症。《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又《太平圣惠方

  • 葈耳

    出《楚辞·王逸注》。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 暑风

    病名。①指中暑而兼昏迷、搐搦者。《六气感证要义·暑》:“夏月猝倒无知,由于心火暴甚,暑热乘之,名曰暑风。”《增订伤暑全书》卷上:“忽然手足搐挛,厉声呻吟,角弓反张,如中恶状,为暑风。”治宜以温热水化苏

  • 医门黑锡丹

    即黑锡丹第二方,见黑锡丹条。

  • 头眩偏痛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眩偏痛痧》:“痧气慢者,上升于二阳头面。常觉头眩内热,或半边头痛、心烦不安。宜刮痧,不愈,用清凉之剂治之。”参见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