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
六淫之一。详寒条。
六淫之一。详寒条。
出《四声本草》。又名华荠苧、痱子草。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全草。分布华东、中南及贵州等地。辛,微温。祛暑,解表,行气,化湿,①治夏月感冒,中暑呕吐、泄泻,胃痛
出《延寿第一绅言》。古称生子为弄璋。
病名。即生于尾骨处的外痈。《外科启玄》卷五:“此痈发于尾闾穴,是督脉之经,最疼难忍,难得脓,宜大托里加乳香、没药排脓止痛,外用敷贴,戒气怒房事,不然则漏而难痊。”
出《职方典》。为狗脊之药材名,详狗脊条。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少阳之别。《灵枢·经脉》:“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阳气郁伏而足部厥冷;虚则下肢瘫痪。
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五下巴豆。因形似荷花瓣或圆钱形,故名。即体癣。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犊黄舌两边先从后起,次生向前,两傍有赤脉,状如蚯蚓。宜急烙断,毒气贯舌,其状紫色,次灸两口角,及人中并承浆。”参见黄疸有关条。
见《贵州草药》。为大巢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