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疟

寒疟

病名。疟疾之一。《素问·疟论》:“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①指寒邪内伏,秋凉而发者。《证治汇补·疟疾章》:“纳凉之风寒沐浴之水寒,先伏于腠中,因秋风凉肃而发。其症腰背头项疼痛,先寒后热,治当大汗。”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或宜羌活、紫苏、桂枝柴胡草果厚朴等。参疟疾条。②指先受暑热之气,复感寒邪外束而发者。《症因脉治·外感疟疾》:“寒疟之症,《内经》云,先寒后热,腰背头项痛,脊膂强,呵欠呻吟,始则寒极而战动,终则大热而汗解,发在午前者,此太阳经疟;若目痛鼻干寒慄鼓颔,略寒即热,发在午后者,此阳明经疟。以上二条,乃《内经》寒邪伤营,名寒疟之症也。寒疟之因,夏伤暑热之气,入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营气所舍之处,又值早晚寒冷之邪,外束暑热,至日中阳旺之时,发泄不出,后感寒邪近表,是以先寒,先感暑热在里,是以后热,此先寒后热之疟作矣。”寒疟之治法为:邪在太阳者,桂枝羌活汤;在阳明者,桂枝葛根汤;在少阳者,桂枝柴胡汤;三经俱见症者,三方互用。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护膝骨

    骨名。即髌骨。详髌条。

  • 开郁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 养心安神

    安神法之一。治疗阴虚而心神不安的方法。由于心血亏损,以致心悸易惊、健忘失眠、精神恍惚、多梦遗精、大便燥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用柏子养心丸。

  • 金丝鱼鳖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 心瘥

    古病名。指食入易消的疾患。《证治准绳·杂病》:“心瘥,亦痰饮所致,俗名饮瘥。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痰气,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一钱;胃中热,宜二陈汤加黄连一钱

  • 分骨垫

    正骨器械。一种压垫,以纸或棉花摺成长条形的固定垫。适用于尺桡骨骨干双骨折在整复后,作分骨之用。

  • 白苔燥裂舌

    苔白而厚,干燥有裂纹的舌象。为里热津伤,如腑结未实者,宜增液缓下(见《伤寒舌鉴》)。

  • 桂圆肉

    见《药品化义》。为龙眼肉之别名,详该条。

  • 野丈人

    出《神农本草经》。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 痘生舌上

    病名。多由痘疮邪热上炎致痘疮生于舌上,饮食难咽。宜以人中白、硼砂、儿茶共为细末掺之;或先以盐水洗净舌头,再以黄柏、黄连、苦参、元参共为细末,密调涂之。或内服清瘟败毒饮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