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头顶部。
①真阴亏损引起的发热。如两颧潮红、低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心烦失眠、盗汗、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苔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多见于热病伤阴的后期,或阴虚劳损等。②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参见阴盛格阳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小飞扬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篇》。又称小便频数,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谷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真中风。详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类经图翼》。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4寸,或于百会穴前1寸取穴。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见叶氏医案存真条
解剖名。见《眼科临症笔记》。即今之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中。其功能为分泌泪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