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又名心蔽骨、鸠尾骨。详鸠尾骨条。
出《卫生杂兴》。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出李肇《国史补》。为麦饭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腓腨发。见该条。
舌尖红色,舌根黑苔。为心肾火炽,或实热灼伤阴分,可见于急性流行性发热病。急宜苦寒泻下存阴(见《伤寒舌鉴》)。
书名。2卷(即《景岳全书》卷50~51)。明·张介宾撰。作者曾选辑古代医方,撰成《古方八阵》。但觉临床取用“犹有未尽”,故又以己意化裁制定新方185首,仍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书中首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即软水黄连,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
【生卒】:772~842【介绍】: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与王叔文、柳宗元等,提出政治改革,反对因循保守。后因革新失败而被贬。他对医学有所研究,强调“一物足了病者”的单方、验方治疗疾病,又重视
证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等篇。指不因天热、运动、服药等正常因素引起的异常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