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何首乌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指婴幼儿囟门未合,感受风寒而引起的鼻塞。治以葱白捣碎取汁,涂于囟门;或用艾茸炒热,布包敷于囟门,气通即愈。参见鼻风条。
出《灵枢·经脉》。足背。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备问方》1卷,已佚。
见《医垒元戎》。即杏子汤第一方。见杏子汤条。
痿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三。由于燥热伤津耗血,宗筋失于营养所致。症见手足痿软,不能行动,伴有皮毛干枯,口燥唇焦等症。治宜清热润燥,滋阴养血。用知母石膏汤、滋燥养荣汤加减。《血证论·痿废》:“肺气热,
指月经来潮。
病名。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一集:“……蛾子生在喉窝内,为落井蛾喉。”乳蛾的一种。参见蛾症有关各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即上眼睑。见胞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