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又名樗木叶。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叶。苦,温,有小毒。煎水洗疮疥,风疽。本品含异槲皮素。
①《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紫荆皮、天南星各一两,芙蓉叶二两,独活、白芷、赤芍药各五钱。为末,用生姜汁、茶水调敷患处。治打扑损伤肿痛。如伤处色紫黑日久不退者,加肉桂五钱。②《疡医大全》卷八方。芙蓉叶六
即肛门。详该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经行则血虚,血虚则生内热,加于风邪客热乘虚而入,聚于阳明,此斑之所由发也。治法疏风、清热、凉血,不可辛湿之药,宜犀角连翘饮(犀角、连翘、丹皮、生地、枳壳、荆芥、白芷、前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复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叶氏眼科方》。指内眦。详该条。
见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条。
病证名。又名产后风虚冷劳。《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产则血气劳伤,脏腑虚弱,而风冷客之,风冷搏于血气,血气不能自温于肌肤,使人虚乏疲顿,致羸损不平复,谓之风冷虚劳。若久不瘥,风冷乘虚而入腹,搏于血则否
病证名。出《银海精微》。又名痘疹眼。指痘症初起,热毒浊邪薰扰清窍,引起目赤泪出,羞明涩痛,眼闭不开,或黑睛生翳,以及痘症后期,正气耗伤,热邪余毒攻眼所致之赤痛生翳,甚至黄液上冲,花翳白陷,蟹睛突起等。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即尘埃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