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动气

动气

①脉搏跳动时的动态、气势。《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动气,知其脏也”。②脐周的搏动(出《难经·第十六难》)。《伤寒指掌》卷三:“动气者,筑筑然动于脐旁上下左右,甚至連及虚里、心、胁,而浑身振动也。此病由于妄汗、妄下,气血大亏,以致肾气不纳,鼓动于下而作也;或由其人少阴素亏,因病而发,恒见于瘦薄虚弱之人……。”

猜你喜欢

  • 经血不断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

  • 龙虎石

    又名秋石、真汞。见《遵生八笺》和《苏沈良方》。系从青少年男女尿中提取的一种药物。据称有补益作用。

  • 精血同源

    精和血都靠饮食营养所化生,故称。参见精血条。

  • 脱血

    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即血脱。详该条。

  • 七情郁证

    病证名。指因情志郁结所致的病证。《证治汇补·七情郁症》:“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或为噎膈,或为痞满,或为腹胀,或为胁痛,女子则经闭堕胎、带下崩中,可见百病兼郁如此。”参怒郁、思郁、忧郁、悲郁、

  • 衊(miè 蔑)

    ①鼻出血。《素问·气厥论》:“传为衄衊瞑目。”指鼻衄轻微者。《类经》十五卷:“衄、衊皆为鼻血,但甚者为衄,微者为衊。”参见鼻衄条。②被血迹所污秽者。

  • 注市

    ①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邪(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注市。”近代《中国针灸学》称疰布。位于胸侧部,腋中线上,当第七肋间隙处。

  • 扑蛾痧

    病名。痧证之一。《痧症全书》卷中:“痰涎壅盛,喘急如锯,痛若喉蛾,但喉蛾内肿胀,痧只痛而无肿胀,形若急喉风,但喉风痛而不移,痧痛则无一定,且痧有痧筋可辨也。”《病源辞典》谓:多由热壅肺胃,痰涎壅盛,或

  • 黑盲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一:“若有人苦患眼渐膜膜,状与前青盲(指《外台秘要》之脑流青盲眼)相似,而眼中一无所有,此名黑盲。”属青盲,参见该条。

  • 牛胶蒸法

    促进疮口愈合的一种方法。出《外科大成》卷一。用于久顽不敛之疮口。取牛皮胶一块,水熬稀稠得宜,摊厚纸上,用时剪一块贴疮口。次用酽醋(指味厚者)煮软布二块,乘热罨胶纸上,稍温再换,使热气蒸透、疮痒脓出,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