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中草药》。为拦路虎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孙一奎条。
病因分类之一。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参三因条。
是金石类药品经过升华提炼制成的升丹、降丹的总称。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十二。指脐腹偏侧或胁肋部时有筋脉攻撑急痛者。《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夫痃癖者,本因邪冷之气积聚而生也。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通天草,详该条。
口腔的上壁。详腭条。
病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称濡泄、湿泻、洞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寒湿之气,内客于脾,则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泻。”详濡泄、湿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朱砂根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射干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