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痈

内痈

病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泛指生于脏、腑的痈。《诸病源候论·内痈候》卷三十三:“内痈者,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寒热客于内,或在胸膈,或在肠胃。寒折于血,血气留止,与寒相搏,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化为脓,故曰内痈也。”历代医家认为脏腑生痈,在本经募穴处先隐痛微肿,形寒身热,日渐酿脓,脉洪数者为脓已成,脉迟紧者为脓未成或有瘀血,以此作为诊断内痈的一个依据。病名则因病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胃脘痈三焦痈肠痈小肠痈心痈肝痈脾痈肺痈肾痈等。详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黯疔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由肝脾二经火毒而成。此证生于腋下,坚硬若钉头,痒且痛,色紫黑,身有寒热,四肢拘急,烦躁作呕,痛引半身。宜服麦灵丹、蟾酥丸之类汗之。余参见疔疮条。

  • 栌木

    见《经济植物手册》。即黄栌,详该条。

  • 经脉不调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脐中

    经穴名,代号RN8。出《针灸甲乙经》。又名神阙。别名气舍、维会。属任脉。位于脐窝正中。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臂下动、静脉。主治中风脱症,腹痛,泄泻,痢疾,脱肛,水肿等。禁针。艾炷灸(隔盐或姜)7~

  • 药芹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旱芹,详该条。

  • 踝骨

    骨骼部位名。①内踝、外踝的统称。②指桡骨茎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腕者,……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 万氏牛黄丸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见牛黄清心丸条。

  • 息胞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有产儿下。若胞衣不落者。世谓之息胞。”详胞衣不下条。

  • 光风草

    见《本草纲目》。为苜蓿之别名,详该条。

  • 是淡的异体字。参见《淡寮集验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