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疟疾之一。又称胃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热,善饥而不能食,食已支满,腹急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疟。六腑无疟,惟胃有者,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世谓之食疟,或因诸疟饮食不节,变为此
参见痘疹金镜录条。
即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详该条。
见《广东新语》。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肾气丸,见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道士。荆州(今湖北境内)人。善医,长于切脉。善于以切脉决定人的生死寿夭等。
五脏病以相克的次序相传,如《灵枢·病传》所言的“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等是。五脏病依次传其所胜,于病为逆,预后不良,故《病传》又谓:“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三。即异功散第一方,见异功散条。
即沙参麦冬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