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奔
见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卷一。即产后余血奔心。详该条。
见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卷一。即产后余血奔心。详该条。
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合称。《十四经发挥》:“十二经所列次第,并以流注之序为之先后,附以任督二奇者,以其有专穴也,总之为十四经云。”任、督两脉,不仅各自有直接联属的穴位(其它六奇经的穴位都依附于十二经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书名。清·郑重光撰。4卷。书成于1707年。卷一伤寒治效;卷二暑证,疟疾,痢疾治效;卷三诸中证,男病冶效;卷四女病,胎产治效。郑氏擅长于内科杂病及妇产科,诊治疾病颇有胆识。方治以温补见长,医案记录较生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藓皮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灵枢·营卫生会》。由于感受风邪,腠理开疏,复因热食之气蒸泄所致。主症为热饮食入胃,随即汗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肾,或出于半身。《证治要诀》卷九:“胃气不固,荣血漏泄,宜黄芪建中汤加浮麦少许。
即邪气上逆。例如外感表虚证误用攻下,胃气虚而邪未解,邪气乘虚上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但以胃中虚
见《四川中药志》。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水突,见该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立秋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言溽暑将退伏而潜处也。”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也逐渐减少。
【生卒】:十三世纪末【介绍】:南宋医家。字登父,号仁斋。福州人。世代以医为业。他自幼立志学医,认真钻研《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医书和历代名医著作,加以融会贯通。医学著作较多,有《伤寒类书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