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肝萎

产后肝萎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猜你喜欢

  • 陈惠畴

    【介绍】:清代医家。字寿田。湖南湘潭人。长于针灸,撰《经脉图考》,为论述和考证经络之作;另有《太乙神针方》一书。

  • 证类本草

    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 瓜丁

    出《千金翼方》。为瓜蒂之别名,详该条。

  • 尚药局书吏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 产后恶血入肝

    病证名。指产后恶血入于肝经,出现手足瘈疭,筋挛抽搐的症候。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肝主筋,产后或加郁怒,致败血入于肝,手足瘈疭,筋挛抽搐,有似中风状者是。丹皮散主之(丹皮、防风)。”

  • 穷骨

    骨名。出《灵枢·癫狂》。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 世补斋不谢方

    见不谢方条。

  • 羊耳朵朵尖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 升麻龙胆草饮子

    见《原机启微》卷下。即龙胆饮子,见该条。

  • 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