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何游条。
【介绍】:见熊立品条。
见《救荒本草》。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北宋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本草辨误》1卷,已佚。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阳关。见该条。
病名。系指冬时耳冻疮。《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冻耳者,由肌肉虚软之人,冬时触冒于寒,为风冷所折,则令耳赤痒痛,或即成疮。因其风寒所伤,故谓之冻耳也。”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指惊风而挟有痰者,临床特征为在惊厥发作的同时,眼黑而气短促。多因肺为火热所锢,痰气郁结,风木鸱张,所谓“金囚木旺”所致。宜以熄风豁痰为治。如羚角钩藤汤加减。
病名。①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出《素问·刺志论》。《医林绳墨》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
见《贵州草药》。为雪药之别名,详该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热气则说物不章,言而遑。”参见七气、九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