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证名。即头眩。《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医宗金鉴》卷二十一:“癫眩之癫字,当是巅字,巅者,头也。文义相属,此传写之讹。”参见眩晕、头晕、头眩条。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案摩疗法》。五指聚拢或稍分开,用指端快速叩击治疗部位,如鸡啄之状。
【介绍】:宋代医生。据记载一患者因麻风病常吃蛇肉,引致吞食即吐的病症。任度以芒硝、大黄等为之治愈。
即二圣救苦丸,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胸、肋骨伤折。详见胸骨伤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三。即脱臼。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所撰《杜壬医准》1卷,系其本人医案,已佚。
见伤寒补亡论条。
病证名。出《医学入门》。即夜啼之由于胎惊所致者。其症每于睡梦中惊醒,猝然肢体一弹而尖嚎作啼。夹寒则多见于下半夜,曲腰伏卧,眼目上视,手足抽掣;夹热多见于上半夜,仰身汗出,面赤身热。夹寒者,益黄散;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