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诗词古文>周葵生平

周葵生平介绍

周葵(1098—1174),字立义,号荆溪,晚号惟心居士。常州宜兴人。生于宋哲宗元符元年,卒于孝宗淳熙元年,年七十七岁。少力学。自乡校移京师两学,均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高宗时,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二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举所行不当事凡二十条。孝宗时,累拜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虞尤文、陈伯康为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起知泉州,告老,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此幅画像取自清代修《江苏锡山周氏宗谱》。>>查看周葵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周葵,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进土,授徽州推官,办事敏捷果断,才华出众。高宗年间先后授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上任仅两个月,就上书三十道奏章,其中二十条批评朝廷办事不当,直接指责宰相不任责。高宗很不满意,气得脸色都变了,怒道:“赵鼎、张浚他们肯为朝廷办事,须给他们权力,你为何总要以小事来指责他们呢?” 周葵见势毫无惧色,曰:“陛下即位后已调换宰相十多人,开始都满意地委任他,但结果因公议不容而罢免他。陛下有过尚望大臣尽忠直谏,难道朝臣有过就指点不得吗? 小过不改,罪过日深,岂能保全。”高宗听了这番话转色叹服周葵见解。

  当时,朝廷内部在北伐问题上,争论十分激烈。张浚等力主派兵北伐,收复失地。周葵连上三道奏章,阐明利弊关系。强调“在存亡之时,一定要考虑国家安危”,“条件不成熟,切不能轻易出征”。结果,以周葵“败坏大计”贬职为司农少卿,以直秘阁调任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未上任。赵鼎死,秦桧任宰相,想利用周葵,再授殿中侍御史。周葵未如秦桧之愿,向皇上上书直言:“愿陛下以仁祖(宋仁宗)为法,大臣以杜衍(仁宗时的贤相)为法。”从此,秦桧开始对周葵不满。周葵又论国用、军政、士民三大弊病,更加得罪了居心叵测的秦桧,周葵再次被贬职。先后授起居郎,复直秘阁,起任湖州知州,移平江(今苏州)知府。

  秦桧死,周葵复直秘阁知绍兴府、代礼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周葵又奏:“科举所以取士,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相效仿,望诏国学并择秋试考官,精选通经博古之士,放在前列,对牵强附会的、荒谬反常的,革除掉”。结果,周葵被排挤,出任信州知州,随罢。起知抚州,引疾,改举太平兴国宫。不久,加直龙图阁,调任太平州知州(今安徽当涂,辖境相当现当涂、繁昌、芜湖等地)。一年,洪水暴发,圩堤损坏严重,他带领官兵百姓合力抗洪,凡百二十里,全部修好。这一年,傍郡的圩田都被淹没,灾情惨重,唯当涂五谷丰登。他还下决心整治城中长期淤塞的河道,令城中每户出一夫,由官府供伙食,同士兵一道拼力疏浚,使之条条畅通,免除水患,深受百姓爱戴。后,周葵进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婺州(今浙江金华)知州。

  孝宗即位,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六月,授兵部侍郎兼侍讲,又改同知贡举兼代户部侍郎。此时,金政权内部各种势力斗争激化,金废帝完颜亮为部将完颜元宜等所杀,张浚认为时机已到,密告皇上:“敌失泗州,其惧罪者皆欲来归,愿遣军渡淮赴之,此恢复之机也”。葵请对:“谓不可轻举,累数百言”。未予采纳。朝廷派李显忠、邵宏渊攻打灵壁、虹二县,结果败归。孝宗思其言中肯正确。周葵升左太中大夫,拜参知政事(副宰相),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兼代知枢密院事。

  周葵因反对北伐,与宰相虞允文、陈康伯不合,多次要求辞相。宋孝宗问他:“卿何请之力也?”周葵曰:“自预政以来,每与宰相论事,有以为然而从者;有不得以强从者;有绝不肯从者,十常四五。想陛下也会感到我们不一致,大约十事之中,不从者七八,安得不愧於心,此臣所以欲去也。”周葵任职期间,虽与人政见不一,但他始终能从大局出发,做好工作。他还为皇上荐贤选能,包括推荐反对过自己的人。他胸襟宽阔,深受孝宗赞赏。一次,孝宗对周葵说:“难得有像你这样能体谅别人的人。”凡是周葵推荐的人,孝宗都当作佳士加以录用。隆兴二年闰十一月,周葵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今浙江临安境内)。后调任泉州知州(今福建泉州)告老,加大学士辞官。

猜你喜欢

  • 陈恭尹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来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 周楷

    字伯孔,湘潭人。

  • 袁宗

     松江人,字宗彦,以字行。洪武中官王府长史,坐事谪云南。有《菊庄集》。

  • 薛维翰

    生卒年不详。《全唐诗》薛作蒋。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未详。事迹略见《国秀集》目录、《唐诗纪事》卷二〇。维翰工绝句,善写闺怨,《国秀集》选其诗1首。《全唐诗》录诗5首,署名蒋维翰,注“蒋一作薛”。疑作薛维翰为是。

  • 苏味道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 朱巽

    荆门军人,字子权。朱震弟。所学甚富,时号二朱。

  • 赵铎

    一作赵驿。玄宗天宝间进士。《全唐诗》收省试诗《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一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〇。《盛唐诗纪》卷一〇四作赵骅,误。

  • 侯蒙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北宋宋徽宗崇宁年间户部尚书,谥文穆。《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文》卷二七○四收其文四篇。事迹见《宋史》卷三五一本传。

  • 昙伦

    (?—626)隋唐时僧。汴州浚仪人。俗姓孙。年十三出家。受戒后,不读经礼佛,唯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以念心为志。隋文帝仁寿二年,召住京师大庆严寺。卒年八十余。其参禅之偈,六祖慧能曾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