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
【源】 战国时赵国贤人窦犨,字鸣犊,非罪被杀,子孙以字为氏(7,60)。亦见《姓苑》(17,21,24)。【望】 河东(17,418)。【布】 浙江上虞(279)、广东等地均有此姓。【人】 鸣九皋,汉时人(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晋城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姓氏考略》据《元和姓纂》注云:“(战国时)赵贤人窦犨,字鸣犊,非罪被杀,子孙以字为氏。”
【源】 战国时赵国贤人窦犨,字鸣犊,非罪被杀,子孙以字为氏(7,60)。亦见《姓苑》(17,21,24)。【望】 河东(17,418)。【布】 浙江上虞(279)、广东等地均有此姓。【人】 鸣九皋,汉时人(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晋城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姓氏考略》据《元和姓纂》注云:“(战国时)赵贤人窦犨,字鸣犊,非罪被杀,子孙以字为氏。”
读音:Móugāng【源】 彝族姓(375)。
读音:rì lǜ【源】 鲜卑族姓,见《魏书》(60,62)。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魏略》注云: “鲜卑有此姓。”未得其详。
读音:Wūluòhóu【综】 乌洛侯国为北魏时嫩江流域胡人所建国。初以国为氏,后徒甘肃张掖,始单以乌为姓(27,70)。
读音:Tǎtǎěr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答答儿歹”,又有“塔塔歹”。《续通志》疑二者为一姓之别译,故合二为一,以与
读音:Eùlèzhá【综】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穆克登布之妻为布勒扎氏(260)。
读音:Ègǔěr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外兀歹”。
读音:Sàjí珞巴族姓氏。出自博嘎尔部落,属父系氏族,以之为姓。《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收载。
读音:miǎn见《姓苑》。
读音:yú【源】 系自姓姬。春秋时郑公族之后有渝氏(8,60,62)。【变】 通作喻(60,62)。【布】 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广东之高要、
读音:chéng gōng【源】 相传夏禹治水大告成功,而少子遂以为氏(11,15,17,60)。 【人】成功恢,汉时营陵令,见《姓苑》(11,17)。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