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ōng

【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入楚,食采于钟离(故城在今安徽凤阳东北20里),因氏(6,12,17)。②春秋时楚郧公钟仪之先仕楚,以所食邑为氏,楚大夫钟建乃其后也(7,60)。《左传》鲁昭公四年,楚箴尹宜咎城钟离,其城在汉阳军。当为此邑,故城在今湖北汉川东五里墩。③嬴姓钟离氏之后改为钟氏(8,62)。④北魏高祖时有羌人钟岂内附(242)。⑤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硕托等地(23)。又,清满洲八旗姓钟吉氏后改为钟(180)。今满族姓(344)。⑥裕固族钟鄂勒氏,汉姓为钟(198)。⑦台湾土著(65)、犹太人后裔(179)、拉祜(203,226)、蒙古(344)、回(178)、畲(172,173)、苗、彝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颍川(17,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8%,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江西、四川、广西、湖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6省区钟姓约占全国汉族钟姓人口83%。【人】 钟祖,汉时童乡侯(15,60)。【它】 ①台湾省钟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金重。金重系钟姓分析而成。1945年台湾光复后,仍恢复钟姓(65)。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一部分台湾土著被迫使用日本姓山田,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重新改姓钟(65)。


较常见姓氏。《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晋伯宗之后。伯宗, 晋之贤者也, 为郤氏所,被杀。子伯州犂奔楚,邑于鍾離(离),今濠州也(按: 濠州当今安徽凤阳东北),子孙以邑为氏,或言 ‘鍾’,或言 ‘鍾離(离)’。”《姓氏考略》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亦云: “鍾仪之先仕楚,以食邑为氏。”②或为鍾离氏所改。《姓氏词典》注引 《姓氏急就篇》 云: “楚鍾离昧次子接,居颍川长社 (故城在今河南长葛县西) 为鍾氏。”鍾离昧,项羽将。③畲族之 “”,相传为龙期 (槃瓠) 之姓,招鍾姓为婿,乃畲家四姓之一。④裕固族之 “”,则由 “鍾鄂勒” 氏所改,本为户族名,后或取其首音、谐汉姓 “” 而为单姓。注①、④见 《中国人的姓名》。

春秋时楚有钟子期; 南朝梁有钟嵘,著 《诗品》;三国魏有钟会、钟毓、钟繇。

猜你喜欢

  • 读音:Jiā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jiān【源】 见《姓苑》(9,11,12,21)。【望】 楚郡(17,418)。【人】 肩龙,金时宣宗时臣(21)。肩固,明时泰和人,洪武中贡士(21,24)。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 漁父

    读音:Yúfù【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勒佳

    读音:Lèjiā【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明海之妻为勒佳氏(260)。

  • 读音:xī【综】 或由皙姓所改(91)。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初见於 《姓苑》,未详其源。

  • 勒鳴

    读音:Lèngmíng【综】 瑶族姓。世居云南金平一区平安寨,属红头瑶,汉姓为赵(117)。

  • 公帥

    读音:Gōngshuài【源】 本为公师氏,因避晋景帝(即司马师)讳,改为公帅氏(7,9,60)。【人】 公帅蕃,南北朝时梁将(24,239)。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姓谱》 云:

  • 折?

    读音:Zhéyī【源】 西夏人姓(3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哲伊〕(24)。【人】 折��俊义,西夏武节大夫(24)。

  • 蒙戈勒

    读音:Měnggēlè【综】裕固族姓。属大头目家部落,世居甘肃肃南,清末民初采用汉姓孟(198)。裕固族姓氏。本户族名,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 “孟” 而为单姓。或译作“蒙格勒”。

  • 外剌岱

    读音:Wàiládà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剌岱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乌拉岱〕(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