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塞里
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萨哈尔察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萨哈尔察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Duǒcāng藏族姓氏。本部落名,或以部名为姓,略而称“朵”。见 《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读音:Wūjǐjít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巴颜喀喇、克什克腾等地(23,63,260)。原系蒙古一部落之名(见《蒙古源流》),明时改称兀者(384),故系以部为姓。今蒙古仍有此姓,但书作〔
读音:Pú濮姓起源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濮姓早期居住在今豫北地区。濮姓历史人物有明代官员濮真,远征高丽时被俘,拒绝诱降,自刎而死。濮姓在《百家
读音:Zī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灵石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Túlǔbǔtái元代 “色目人” 姓氏。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秃鲁八歹”。
读音:E-fúgāngāndūn【源】 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431)。
读音:Bāyǎkè【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世居西喇塔拉(一作锡喇塔拉)(23,63,260)。 ②清满洲正红旗中有巴雅克氏(259)。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锡喇塔拉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
读音:Lóuzhūk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列述歹”。
读音:Gōngliǎn【源】 春秋时鲁国公敛阳,字处父,其后有公敛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 云: “鲁公敛阳字处父之后。”《万姓统谱
读音:Yǒusū【源】 纣伐有苏氏,见《袁王纲鉴》(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