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āo

萧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子姓。春秋时宋乐叔有功,封于萧,为附庸国,后国灭,子孙因以为姓氏。二是源于嬴姓,为伯益后裔。伯益后裔孟亏,受封于萧,后人以萧为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契丹族中萧姓众多。

萧姓发源于今山东。自战国以来世代居住于丰沛间。西汉之初在长安定居,后在兰陵形成望族。西晋,萧氏南迁,后相继建立齐梁两朝,萧姓在南方显赫一时。隋唐时期,萧氏活动区域主要在今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宋元时,契丹萧氏融入。明清时期,萧氏子孙遍布全国各地。

萧姓历史人物有萧何,汉朝政治家,秦末随刘邦起义,他知人善任,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功不可没,后因功被封为侯。刘邦任用韩信和后来的吕后诱杀韩信,据说都与萧何有关,所以流传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萧衍,南朝齐时著名大将,后废齐称帝,建立梁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萧统,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梁武帝之子。遍读儒家经典,长于辞赋,辑《文选》30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萧照,宋代山水画家。擅长山水、人物、松石,墨色浓重而笔力雄健。萧楚女,参加过武昌起义,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被逮捕杀害。

萧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九位。


宋微子之后,支孙封于萧,萧叔大心子孙有功,因邑命氏焉。代居丰沛,至不疑为楚春申君客。(见《元和姓纂》)

宋乐叔以讨南宫万立御说之功,受封于萧,列附庸之国,汉相国萧何即其后。(见《风俗通》)

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汉>萧望之,东海兰陵人,太子太傅。<唐>萧颖士,颍川人,诗人。<元>萧月潭,淮人,画家。

猜你喜欢

  • 尚怕

    读音:Shàngpà《姓氏词典》引《明史》收载;其注称:“明有尚怕尼芝。”未详其源。

  • 索濟雅喇

    读音:Suǒjǐyǎ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大凌河(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大凌河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Fēng【综】 源出不详。浙江武义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介休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古有沣水,源於秦岭,北入於渭,居者或以水为氏。)

  • 布讓尼

    读音:Bùràngní景颇族姓氏。本指 “疙瘩草”,以之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 携蒙

    读音:Xiéméng《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通志》 注云: “关西复姓。” (按: 查《通志·氏族略》 “携蒙”本作“攜蒙”, “携”、“��”今均简化作“携”

  • 渠金

    读音:Qújīn【源】 代北复姓,见《复姓录》(12,63)。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Shè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按: , 苣, 胡麻, 即芝麻, 疑即以植物名为姓。)

  • 读音:Jiǎo【源】见《字汇补》(86)。【布】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人】皦生光,明万历中山人(24,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陕西之韩城、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

  • 昭壘

    读音:Zhāolěi【综】 元时姓。或即召烈台氏。元丞相顺德忠献王哈喇哈斯之妻为昭垒氏(24,63)。至清又改称兆垒氏。清满洲八旗中有兆垒氏(23)。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部落

  • 读音:Xí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汉《刘宽碑》注云: “以地为氏,或以水为氏。”战国时有荥阳邑,在今河南郑州市西; 又有荥泽,即 《禹贡》之荥陂。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