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Zhì【源】 见《类篇》(63)、《集韵》(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类篇》 收载,未详其源。(按: “袠”当即 “袟”、“帙”之异体,本指包裹书画用的布套,或指物以为姓。
读音:Fúdì《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fù【源】 ①系自姬姓。周桓公之后有副氏(60,62)。②北魏时改代北副吕氏为副氏(6,12,17,60)。【望】 河南(17,418)。【布】 浙江上虞有此姓(279)。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
读音:Pàtòu【综】 拉祜族姓。云南金平三区拉祜族一支黄苦聪人(即拉祜西)之氏族名,汉姓为白(134)。
读音:Yìnwú《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希姓录》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允吾,县名,金城郡允吾县。( 《汉书·地理志》)在今甘肃皋兰境内。”(按: “允吾县”之“允”,《汉语大字典
读音:Gědéhè【综】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葛德赫氏(259)。
读音:Chénxiān【音】 沈音沉(Chén)(60)。【源】 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沈纤氏,见《潜夫论》(60)及《路史》(17,62)。【变】 一作〔沈瀸〕(15)。历史上罕见复姓。沈,或作 “沉”
读音:Níbǐ【综】 彝族姓(375)。四川甘洛之尼比姓属沙呷家支。今四川汉源等地之尼比姓已改姓“低”(132)。
读音:chéng yáng秦有成阳君,后以为氏。(见《姓苑》)
读音:Shígǔruò【源】 金时女真人之姓(7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舒古苏〕(24,63)。【望】 金源(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