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第五

第五


读音:Dìwǔ

第五姓主要是以次第为姓。汉代将齐国贵族迁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

现在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

第五姓历史人物有第五伦,京兆长陵人,东汉光武帝后期举孝廉。历任会稽太守、蜀郡太守等职。章帝时官至司空,曾上书建议抑制外戚。为人质朴清俭,廉洁奉公。

第五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五百零二位。


【源】 系自妫姓。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以次第为氏,有第五氏,见《风俗通》(1,5,12,17,60)。【望】 陇西(17,21,418)。【布】 台湾台北(68,261)、山西蒲城等地均有此姓。【变】 后改为第氏(60)。【人】 第五伦,东汉时京兆长陵人,建武中会稽太守,章帝时官司空。(21,61)。第五规,明时陕西富平人,永乐举人(21,24)。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山西之运城、介休及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妫姓,齐诸田之后,田氏大族,汉初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氏。” 《姓氏考略》 引 《潜夫论》 亦注: “汉高祖徙诸田而有第一至第八氏,后汉第五伦,其后也。” 又,报载张勇先生 《台湾怪姓趣谈》称: “台北文山区有人姓 ‘第五’,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原为田姓的齐国国君大逃亡,只剩下八人,为逃避追捕,便以第一到第八为姓,其中姓第五的繁衍下来……”姑收录以备考。望出陇西。

唐代有第五·琦,长安人; 宋代有第五·宁远,嘉定进士; 明代有第五·规,永乐举人; 又,明淳化三水多此姓。

猜你喜欢

  • 赤龍

    读音:Chìlóng《姓氏词典》 据 《简明中国通史》 收载,其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系出庖牺氏。” (按: “庖牺”亦作“伏牺”,风姓。)

  • 读音:Shān【综】 源出不详。山东莱阳有此姓(62)。

  • 達薄干

    读音:Dábógān【源】 高车(即铁勒)部十二姓,六曰达薄干氏(27,70)。即达步干氏(60)。【变】 ①省译为达薄、达步、或达勃(70)。②亦作〔达摩干〕(17)、〔达卢干〕(21)。历史上高车

  • 读音:Tuī/Tuei,Twei【综】汉有蓷融,见《容斋随笔》(63)。

  • 韓嬰

    读音:Hányīng【源】 系自姬姓。晋韩桓叔之后有韩婴氏(5,60,65)。又,晋韩宣子元孙亦为韩婴氏(6),然宋郑樵考证,晋宣子元孙无名婴者,唯韩襄王太子名婴(12)。今两存备考。历史上罕见复姓。

  • 读音:qín【源】 ①春秋时齐桓公相管仲之孙仕鲁者别为禽氏(7,17,21,60)。②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敬仲之后有禽氏,见《潜夫论》(60,62)。③春秋时鲁展禽(即柳下惠,名获,字季)之后

  • 勒耿

    读音:Lègěng【源】 彝族姓。属丁惹家支 (375)。

  • 读音:Shū【源】 西域天竺人姓(7,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西域天竺人姓。”古印度人入居中国西域而以菽为姓。又,菽,古指豆类,或以粮食名为姓,如麦、粟之类。

  • 武仲

    读音:wǔ zhò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孝公之子驱,食采于臧(故城在今山东栖霞东北)。其后裔臧武仲之后,以武仲为氏(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读音:sā【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60,62)。②西夏时吐蕃人姓。折平族首领顺州刺史撒逋渴(60)。一说〔撒逋〕为复姓(31,101)。③西南夷人姓(60,62)。④回族姓(380)。【布】 安徽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