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uán

【源】 鲜卑人姓。系自拓拔氏,秃发傉檀之后。秃发傉檀系北魏圣武帝拓拔诘汾长子疋孤九世孙,河西王,其地在今青海境内,史书上称南凉,为西魏乞伏炽盘所灭。其少子秃发破羌出奔北魏,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后秃发破羌改为源贺,封陇西王(6,9,12,70,242)。【变】一作厵(17)。【望】安阳、西平(17,60,418)。【布】广东顺德(363)、山西汾阳(278)、台湾台北(64,68,261)、澳门、香港等地均有此姓。【人】源怀,源贺之子,为北魏幽州刺史(12,17)。源政,明时眉州人,成化中武陵县丞(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乳源、新会,山西之大同、介休、长治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总论·改氏》 称: “章仇、秃髮 (发) 氏归后魏,太武赐源氏。” 又云: “出自代北。后魏圣武皇帝诘汾长子疋孤七世孙秃髮 (发) 傉檀据南凉,生贺,降后魏,太武见之,曰: ‘与卿同源,可改为源氏。’” 《十六国春秋》 亦载: “秃发破羌,奔降于魏,世祖赐爵平西侯谓破羌曰: ‘朕与卿本出同源,因氏分姓,可赐姓源氏’。”源氏当出自古鲜卑族之秃发氏。望出西平。

隋代有源彪; 唐代有源乾曜,临漳人,尚书左丞相; 又有源光裕,郑州剌史; 明代有源湜,高邮人,监察御史。

猜你喜欢

  • 蔣日

    读音:Jiǎngrì【综】彝族姓。阿尔、金古等家支均有蒋日姓。属阿尔家支的又称〔仆古蒋日〕,居四川甘洛。属金古家支的世居云南宁蒗、剑川、丽江等地(375)。

  • 吉學

    读音:Jíxué【综】 苗族姓。世居贵州松桃,汉姓有欧、贺二氏(116)。

  • 托和爾秦

    读音:Tuōhéěrqí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齐齐哈尔(23,63,180,260)。【人】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随长之妻为托和尔秦氏(260)。清代满族姓氏。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收载,世居齐

  • 读音:Lǚ吕姓来源有三个。一是出自姜姓。炎帝后裔伯夷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今河南南阳西)。春秋初吕国被蔡国所灭,子孙以原国名为姓。二是出自魏姓,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魏犨之子——

  • 读音:yì【源】 ①古有懿氏国(故城在今河南濮阳西北),其后有懿氏(7,11,60)。春秋时陈、卫均有懿氏,出于此,或别为一族(7)。②齐懿公之后,以谥为氏,见《风俗通》(1,12)。一说,齐懿公为齐

  • 哈齊里

    读音:Hǎqílǐ【综】 清满洲人姓。哈齐里喀勒崇阿,清满洲人,乾隆间官至荆州左翼副都统(61)。《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清乾隆时荆州左翼副都统喀勒崇阿姓

  • 读音:Shǎ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英都哩

    读音:Yīngdūlī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有载。后或改为单姓“英”,盖取“英都哩” 之首音谐以汉字 “英” 而得。

  • 读音:jǐ【源】 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10,63)。宋大夫仲几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后魏俟几氏改为几氏。(见《魏书·官氏志》)

  • 唐杜

    读音:táng dù【源】 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故城在今河北唐县)。裔孙刘累之裔封方城之唐(故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90里之唐县镇),是为唐公,楚灭唐,徙杜(故城在今陕西长安东南故杜陵县地),为唐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