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ū

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舜有大臣殳斨,子孙以祖名命姓。二是古有殳仗队,后人以兵器名“”为姓氏。

殳姓发源于山东,如今人数不多,但遍布全国。

殳姓历史人物有殳邦清,明初有名孝子。二子相舜、赞舜,皆以至孝闻名。殳默,清代才女。九岁能诗,剪裁刺绣,无不入妙,擅长书法,尤工小楷。

殳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六十二位。


【源】 ①相传黄帝臣伯陵之第三子,尧封其于殳,为殳侯,因氏(17,89)。舜臣殳��为其后裔(17)。 ②殳,为古代竹兵器,有棱无刃。或以器为氏(60)。【望】 武功(17,418)。【布】 浙江杭州(268)、萧山(209)、嘉善、上海(92)、安徽淮南(362)、江苏启东(311)、武进(314)、四川中江(345)、甘肃康县(348)、台湾台北、台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殳文通,明宣德中任漳州知府(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福建之浦城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尚书》殳戕,舜臣。”“以名为氏”。望出武功。②《姓氏考略》则云:“或以器为姓。”殳,古代兵器,用竹制造,有棱无刃。

南史》有殳嘉兴(按:此从《郑通志》,《姓氏词典》,以其为汉代人);又有殳真,得道经诀;明代有殳邦清;清代有殳默。

猜你喜欢

  • 读音:sù旧云:周文王之子郕叔之后,以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韵谱》曰:八元中之仲堪谥肃,后世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周卿士成公肃之后,以谥为氏。(见《元和姓纂》)

  • 有虞

    读音:Yǒuyú【源】 舜之庶子之后有幕氏、有虞氏、臽氏等(19,21)。舜受尧禅,以其先国于虞(故城在今山东平陆),故称有虞氏,都蒲阪(故城在今山西永济)(87)。当以国为氏。

  • 遜都思

    读音:Xùndūsī【综】元时人姓。阿塔海,逊都思氏,元时授江淮平章(399)。月鲁不花,蒙古逊都思氏,绍兴人,元元统中累官保定路达鲁花赤、拜南台中丞,至正中官浙西廉访使(57,61,399)。

  • 特濟

    读音:Tèjì【源】 清时满洲八旗姓。世居扎库塔(23,63,180,260)。【变】 清正白旗满洲领催三索之妻为特喜氏,镶白旗蒙古护军鄂齐尔之妻为特齐氏(260),〔特喜〕、〔特齐〕等似均为特济之异

  • 读音:Yú【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鱼,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1,6,9,12,17)。②古有鱼国,即鱼复地,春秋时唐国鱼邑,故城在今四川奉节东北,《左传》文公十九年,鱼人

  • 读音:Zī《姓氏词典》引 《姓觿》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音yín,传说中兽名,形状像貉,眼睛像人。未注明其为姓。)

  • 读音:Qiú裘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相传周朝有官名为裘官,负责制皮,后代以官名为姓氏。二是本仇氏,为避难改为裘氏。三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卫国有大夫被分封在裘邑,其后人用裘为姓

  • 處羅

    读音:Chǔluó《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处罗拔”,未详其他。

  • 烏顏齊

    读音:Wūyánq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喇达呼里(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乌拉、呼达里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尼庸特

    读音:Níyōngt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法穆纳哈达(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法穆纳、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