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āng

张姓来源有四个。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世称张氏。二是黄帝后裔,与弓姓同源。据史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发明了弓矢,子孙赐姓张氏。此支为弓箭发明者挥的后代。三是其他姓氏改姓张。如三国魏张辽原姓聂,改姓张。他姓或他族人改姓张的不在少数。四是三国蜀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氏。

张姓起源于“青阳”,也就是古代冀州的清河流域。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境内)是张姓人群聚集的重要地区。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张姓先民迁徙到黄河南北。伴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众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张姓先民的足迹到达岭南、西南、西北、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从而遍布大江南北。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张姓先民开始到达台湾、海南等我国沿海岛屿,还有一部分迈出国门,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张氏主要是汉族,但在多次民族大融合中也融入不少少数民族。

张姓历史人物有张仪,战国时魏人,著名纵横家,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张良,汉初名臣,为高祖谋划定天下。张骞,汉武帝时曾出使中亚诸国,开辟了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张道陵,道教的真正创教者,亦称为张天师。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大将,与关羽同称“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张择端,北宋末年著名画家,传世之作有《清明上河图》。张学良,著名抗日将领,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推动国共联合抗日。

张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十四位。


张氏,世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清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

▲<汉>张良,刘邦谋士。<唐>张萓,京兆人,画家。<明>张风翼,长洲人,文学家。

猜你喜欢

  • 悉居

    读音:xī jū【源】 北魏时西域悉居半国(汉时称西掖国,故城在今新疆莎车县)人之姓(6,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古西掖国人也。”未道其详

  • 读音:yǔ【音】又音Jǔ(80)。 【源】①楀维师氏,见《诗·小雅》(7,11,84)。宠臣之族,后氏焉(6,7)。然从木从手,字多相乱(86)。参见��氏。②楀,木名,因

  • 函冶

    读音:hǎn yě【源】 以官为氏(60,62)。战国时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见《战国策》。函为姓,冶为官名,因以为氏(11,17)。【人】 函冶子觉,东汉时黄门侍郎(11,12,17,60)。历史上

  • 读音:Suī【源】 黄帝庶子,姞姓之后,见《姓考》(60,62)。虽,姞姓之分,由声转为虽(8,63)。【布】 北京(91)、河南洛宁(294)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榆次及雁

  • 額魯

    读音:Élǔ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有武功大夫额鲁元智、额鲁世;又有殿前太尉额鲁丝甫、额鲁绍光。

  • 读音:xuàn后世有铉氏,当因宋避玄字时,加金旁以别之。(见《姓氏寻源》)

  • 五饒時

    读音:Wǔràoshí【综】 傈僳族姓。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名,以熊为图腾,傈傈语熊为五饶时,汉姓为熊(149,150)。亦作〔乌饶息〕、〔俄扒〕(149)。

  • 那貴

    读音:Nāguì【综】 土族姓。汉姓为那(195)。

  • 读音:wū【源】 ①代北屋引氏所改(7,60,62)。②汉时西域匈奴姓屋兰氏所改(60,242)。亦见《姓苑》(15,21)。【望】 代郡(17,418)。【布】 北京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

  • 阿石

    读音:Āshí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