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Yùhúl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一派,出裕瑚噜、讷殷、安褚拉库、塔思哈河、长白山、乌喇、黑龙江、洪科、吉林乌喇、英额和罗、呼尔哈等地(23,63,180,260)。以地名为氏(23)。 【
读音:Rúyōng藏族姓氏。松赞干布时有如雍氏(族),为王族烟亲,后或以(氏)族为氏。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读音:Lājí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zǐ jū鲁之公族有子驹氏。(见《左传》)
读音:Duībùlā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此姓系沧源县公安局提供。“堆不拉” 原意为 “豹子”,或改从单字姓“鲍”,盖以意译“豹”,谐汉姓“鲍”音而得,未详其他。
读音:onuòsī【综】 清驻防达虎里镶黄旗中有敖诺思氏,世居打牲、诺思必拉等地(259,260)。
读音:Yīyí《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云: “源于伊姓。‘伊尹之孙为伊移氏’。”
读音:Jì【源】 殷人七族之一为錡氏,见《左传》(6,9,12,17,60)。【望】洛阳(17,418)。【布】福建安溪(341)、台湾(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錡宣,见《战国策》(1
读音:Qiāo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ū qiū【源】 於馀丘为周时小国(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后世省馀字,以於丘为氏(60,62)。【变】 亦作〔於邱〕(17)。【人】 於丘峤,汉地宛朐人(2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