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ēi

危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舜将三苗族人迁徙到三危山(甘肃省敦煌东)一带居住,后裔遂以地名为姓。二是出自黄氏改姓。明初文学家危素之祖本姓黄,他改姓危后,其后人亦称危氏。

危姓开始主要聚居于江西一地,今全国各地均有危姓分布。

危姓历史人物有危稹,南宋官吏,善写诗文,深得洪迈、杨万里赏识。

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四十位。


【源】 ①相传古缙云氏之后,三苗(古国,故地在今湖南、湖北、江西一带),后徙三危(故地在今甘肃敦煌地区),其后有危氏(17,60)。②明时与宋濂同著《元史》之危素,其祖本姓黄,冒姓危,见《宋学士集》(60,62)。③系自姬姓。其先自洛(即洛水流域)徙汝南,又徙江南,见《赠太常博士危府君墓志铭》(21)。一说,卫国之后有危姓,见《潜夫论》(26)。④瑶(122)、彝(130)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①唐末抚州南城人危全讽,据郡为节度使,其弟仔昌,为信州刺史,仔昌失郡奔吴越钱鏐,鏐改其姓为元氏(7,21)。②一作〔〕(17)。【望】 汝南、齐郡(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危昭德,宋时福建邵武人,宝祐进士,历官侍御史,工部侍郎(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源,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南康、崇仁、峡江,福建之清流、建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引《潜夫论》 云: “三苗之后。”三苗,古国名,或云乃缙云氏之后。其地在今九江、武昌、岳阳一带。②其据 《宋学士集》 注云: “明危素之祖本姓黄,冒姓危。”此当为黄姓所改。③仡佬族之危姓,据 《中国人的姓名·仡佬族》称: 为不忘危难,以危为姓。望出汝南、齐郡。

南唐有危全讽,为将(按: 《辞海》及《姓氏大全》称: “唐代有危全讽……”,误); 宋代有太常博士危佑; 元代有危复之; 清代有危龙光,南昌人。

猜你喜欢

  • 颛孙

    读音:Zhuān sūn颛孙姓源自祖名。春秋时,陈国公族之后公子颛孙在晋国为官,子孙遂以祖名为姓。颛孙姓早期主要在河南中东部活动。颛孙姓历史人物有颛孙师,春秋末陈国人,为孔子弟子,好学深思,喜

  • 旺扎爾

    读音:Wàngzhā’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亦作〔汪扎尔〕(260)。

  • 没路真

    读音:mò lù zhēn【源】 代北姓(7,27,60)。或为古赤狄潞国(故城在今山西潞城东北40里)之后裔(70)。【变】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为路氏(17,21,27,60)。②亦作〔没鹿真〕、〔末

  • 读音:Chán【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 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Biāo/Byan【综】 《庄子·山水篇》而歌猋氏之风。古之无为帝王也(陆德明语)。亦即焱氏(王先廉语)(63)。

  • 鲜虞

    读音:xiān yú春秋时小国,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见《元和姓纂》)鲜虞氏,楚申鲜虞之后也,本齐人。(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 歹列里養賽

    读音:Dǎilièlǐyǎngsà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歹列里养赛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塔拉尔约苏〕(24)。亦作〔列里养赛〕(33)。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

  • 各爾格兹

    读音:Gèěrgézī【综】 裕固族姓。系自“四个马家”部落,似来自柯尔克孜族名之音译,世居甘肃肃南康乐区,清末民初改为耿姓(198)。裕固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 收载。“各尔格兹”实乃 “

  • 读音:Bǎi【综】 见《新编千家姓》(73)。一说,佰即百(91)。山东淄博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晋城、长治,江西之余干,广西之灌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中国姓

  • 呼爾哈

    读音:Hūěrhǎ【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呼尔哈系地名,当以地名为氏(23)。凡五派,出呼尔哈、新达谟城、席百、苏完、白都讷等地(23,63,180,260)。②清驻防新疆伊犁锡伯族亦有呼尔哈氏,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