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áo

【源】 ①其先居东海劳山(故地在今山东即墨东南60里之海滨),因以为氏,见《姓谱》(11,12,60)。②古有劳民劝相之官,以职为氏(60,62)。③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望】 武阳、渤海、松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尤以广东、广西、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劳姓约占全国劳姓人口78%。【人】 劳丙,汉时山东琅邪人(17,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东之鱼台、平度,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回族、壮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其先居东海劳山,因氏焉。”此以地为氏。劳山,即崂山,在今山东即墨县东南六十里。望出松阳。② 《姓氏考略》 注云:“当为劳民劝相之官者,以职为氏。”③或为独龙族之劳汪渚氏所改。本为家族名,或取其首音láo谐以“”字而为单姓。

汉代有劳丙; 宋代有劳諲, 任城人, 京东转运使; 明代有劳樟,崇德人,嘉靖中罗田知县; 清代有劳潼,南海人,国子监学正; 近代有劳乃宣,音乐家。

猜你喜欢

  • 努特倫

    读音:Nǔtèlú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喇沁(23,63)。【人】 努特伦绰特毕,清蒙古镶蓝旗人,世居喀喇沁,从征吴三桂有功,授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

  • 读音:Jī【源】①系自子姓。宋大夫仲几,字子然,其后以名为氏,见《风俗通》(1,6,12,15,17)。②北魏改俟几氏为几氏(17,60)。 【望】睢阳(17,418)。 【布】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

  • 蒙古爾濟

    读音:Měnggǔěrjì【源】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260)。 【变】清正红旗满洲马甲乌尔哈岱之妻为蒙古尔晋氏(260)。〔

  • 耿家已

    读音:Gěngjiāyǐ羌族姓氏。四川之理县有分布。本为房名,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羌族》。

  • 敖托

    读音:Áotuō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本金代女真族姓氏。或译作“奥敦”、“奥屯”,至清,融为满族,或译作“鄂托”。世居赫图阿拉、叶赫、乌喇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 餘丘

    读音:Yúqiū《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乃 “余丘”之讹,参见该条。)

  • 呷哈

    读音:Xiāhā【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 读音:bìng【音】 又音柄(Bìng)(17)。【源】 战国时赵侯支庶食采于并邑(故城在今山西太原),后因氏,见《姓考》(17)。亦见《姓苑》(15,21,60)。【变】 一作〔並〕(91)。【望】

  • 達爾古格

    读音:Dá’ěrɡǔɡé【综】 清正红旗蒙古护军拜都之妻为达尔古格氏(260)。

  • 读音:yǎn【源】 系自嬴姓。秦后有掩氏(8,60,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引《路史》云:“秦后有掩氏。”疑乃奄氏分族,系出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