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

(民国十九年拓本)吴宝炜编次。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著有《魏三体石经录》等。此书集拓残字四卷,是继马衡《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而作的。集一百七十八石。其中《周易》九石三十一字;《尚书》十二石三十五字;《鲁诗》七十二石三百八十四字;《仪礼》八石十一字;《春秋经》十四石五十四字。《公羊传》二十四石一百零四字;《论语》十四石五十一字。不知经名者十三石二十四字;《后记》二石十六字。魏石经,《尚书》七石,其中《尧典》《咎繇谟》合计十一字,不知篇名者六石十二字;《春秋经》二石六字;不知经名者一石一字。汉、魏石经共七百七十余字。其中与今本有差异的,如汉石经《尚书·顾命》“弘璧琬琰”,石经“琬”作“捥”。《鲁诗》之《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石经“厉”作“疠”。又《小雅》之《宾之初筵》排在《彤弓》后面,与今本不同。其中“载号载呶”,石经“呶”字作“”,也与今本不同,又《小弁》“焉如,假寐永叹”,石经“擣”作“”,“假”作“监”,作“”者与《经典释文》所引《韩诗》同。又《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石经“祊”作“”,“祀”作“我”,与今本异。又《小雅》之《大田》《瞻洛》《湛露》《裳裳者华》、《隰桑》依次排列,《大雅》之《露台》排在《旱麓》后面,皆与今本异。又《采菽》“乐只君子”,石经“只”作“旨”。《思齐》“烈假不瑕”,石经“烈假”作“罟”。《桑柔》“稼穑卒痒”,石经“穑”作“啬”。《仪礼·丧服》“齐衰”,的“衰”石经作“”。《春秋经·成公二年》“薛人鄫人”,石经“鄫”作“缯”,与《国语·晋语》及《左传·哀公四年》“缯关”之“缯”相同。《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正平本“至”下有“也”字。石经同。又《论语·子罕》“固天纵之将圣”,石经无“将”字。此书魏石经部分可供校经之用的大体就是这些。

猜你喜欢

  • 周易张氏集解

    一卷。辑佚书,晋张璿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张璿不见《晋书》,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知其为安定(今甘肃泾川县)人,官至东晋秘书郎参著作。《经典释文》云此书十二卷,《七志》作十卷。

  • 数术记遗

    一卷。汉徐岳(生卒年不详)撰,北周甄鸾注。徐岳字公河,东莱(今山东莱州)人。受历学于汉灵帝(168-188年)时会稽东都尉刘洪,刘又引天目先生之语,徐岳为成《数术记遗》一卷,还著有《九章算术注》二卷。

  • 救事教益

    一卷。英国人李提摩太(1845-1919)撰。清光绪年间,李鸿章掌权,李提摩太进谒,论及民教不安事。李鸿章问教会究竟有何益于世。李提摩太乃择各国国计民生之大事,以及教之本末异同,摄取大旨,汇成是编,题

  • 四书讲

    四十卷。清金松撰。金松字仞直,浙江嘉兴人。是书前有汪漋序、金松自序、看书十则以及例言。其书以讲为名,每章有总旨,每节有正讲,有析讲,其单句单节,自为一章者,只有正讲析讲而无总旨;或者虽分数节,而旨归显

  • 礼经旧说

    十七卷。刘师培(1884-1920)撰。刘师培,近代著名学者,字申叔,号左庵。1917年为北大教授,1918年任《国故月刊》总编,反对新文化运动,对经学、小学、汉魏诗文都有精深研究,擅长骈文,著述甚丰

  • 阮子

    见《阮子政论》。

  • 不碍云山楼稿

    清周纶(约1681前后在世)撰。周纶,字鹰垂,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周茂源之子。曾从学于王士祯。早年仕途坎坷,虽少有隽才,但竟十赴秋试不第。康熙初,以贡生官国监学正。著有《不碍云山楼稿》。

  • 孔子闲居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子

  • 研山山人漫集

    一卷。明方盱(约公元前1570年前后在世,)撰。方盱字文明。后弃举子业,将游五岳,取庄子逍遥游语,改名大年。苏州人。生卒不详。居洞庭东山。著有《研山山人漫集》。本书为湖州(今属浙江省)沈庭诏所编。前有

  • 名公翰藻

    五十卷。明凌迪知(约1571前后在世)编。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此书录有明一代书牍。编者之意在广采博收,故冗杂极甚。《四库全书》列为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