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阳县志

长阳县志

①不分卷,清田恩远修,石高嵩等纂。田恩远,字岂山,山西人,官长阳知县。石高嵩,本县人,生员。康熙十二年(1763)田恩远莅任,奉檄修志,适兵火之余,仅拾诸余烬,所谓余烬,当时自有明志残本,然序中未详叙及,迄今杳无可稽。历时数月而书成,《长阳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不分卷。分:官职、舆图、建置附沿革、城池、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人物、风俗、疆围、险要附诗文十四类。志中建置沿革,以睦州名于唐,长阳改于宋,事实睦州、长阳之名俱始于隋,其于沿革之考证,也为讹误。明清变革之交,文献无征,传闻鲜据,田恩远于无可籍手之中,搜采成编,草创之功不可没。迄乾隆六年(1741),李拔修志,诋其粗陋简略,于是摒除改窜,仅存数条,称一经笔削,无一可存,自此田志旧本流传甚小。殊不知康熙初年与乾隆盛世,搜罗故实,难易迥殊。② 六卷,清李拔纂修。李拔,字峨峰,四川人,进士,曾任长阳知县。长阳为荆南严邑,靠近土司,兵燹叠起,康熙初,始荡平,县之旧志久已无存。乾隆十六年(1751),李拔任知县,创议修葺,至十九年(1754)书成。《长阳县志》乾隆十九年刻本。共六卷,分为:卷一天文志、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秩官志,卷四学校志,卷五选举志、节烈志,卷六赋役志、物产志、艺文志。长阳弹丸一区,其分野为翼为轸,难以分别,此立天文一门,未免得体。此编以学校列秩官之后,人物列赋役之前,节烈不附人物,物产不附地理,各自为纲,也未当。艺文志所载诗文,大都自己作,采录记序传论诗赋,兼及考跋议箴,徒充篇幅,无关典要,固陋而附会。③ 七卷,清朱庭棻修,彭世德、彭人檀等纂。朱庭棻,字叔香,广西临桂人,监生,官长阳知县。彭世德,字厚山,本县人,举人。彭人檀,字树香,举人。彭世德之弟,官恩施教谕。县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李拔修,五十四年(1789)知县杨于果以李志为不足观,集议续修,未成。嘉庆十一年(1806)知县张世维征议重修,不久去任,仅辑志稿二卷。二十五年(1820)朱庭棻莅任,延彭世德等重加修辑,搜取旧志及志稿,广加采访,于道光二年(1822)成书。《长阳县志》道光二年刻本。此志仿《武功志》例,删天文志,以星野、疆域志、沿革、物产、古迹等类附于地理志,金石也附于地理。建置志,附城郭、公署、仓储、关隘。学校、祠祀均无专志,以学校附建置,学田、书院未录,坊庙附于建置,寺观未录。风俗志,列礼仪、土俗两类,更附朝贺至土著,有十二细目。选举不立专志,与孝友、忠义、隐逸等类同附于人物志,列女节妇未采入。艺文志,所录自传序至诗馀,分十六类。兵防未有专志,以营汛附建置志。兵事附于杂纪志。此书编辑大旨,以《武功志》为准则,但《武功志》只七篇,义例分明纲目具括,此编繁简失当,体例未精。彭世德自序称,不敢言志,拟名烺山小乘稿。④ 七卷,首一卷,清陈惟模修,谭大勋纂。陈惟模,浙江上虞人,监生,官长阳知县。谭大勋,字力臣,本县人,拔贡,候选教谕。县志自道光二年(1822)知县朱庭棻修后,历四十余年未曾重辑。陈惟模知县事,搜求旧志,仅有乾隆李志,道光朱志二本,二志虽称简明,但未尽完善。乃延谭大勋等修,于同治五年(1866)志成。《长阳县志》同治五年刻本。此志所立各纲较得体要。旧志图册粗具,未尽精审,此篇用计里开方法,正经界,有疆域才有星野,有山川才有风俗,并属地理志,附关隘、物产、古迹、金石。建置志所载坊庙,在城内外的,详其方位,寺观分别乡里,祭品、乐章、祝文、仪节、乡饮、读法载于会典,旧志胪列,此志删除。旧志沿革立表,以记异同,而职官无表,迁除岁月无由考核,此编特补立,附藩封。并以人物提纲,附以选举、乡贤、孝友、忠义、隐逸、列女等类。长阳县自白莲教在长阳一带活动,特立兵防一门,以纪营伍兵事。无艺文志,有关县之政事、风俗、形胜、文物,可备参考者,仿范成大《吴郡志》例,分注各门。此志删订厘正,较为条分缕析,可称邑志中的善本。

猜你喜欢

  • 苹村类稿

    三十卷。《附录》二卷。清徐倬(1624-1713)撰。徐倬,字方虎,号苹村,浙江德清人。十岁就童子试,为冠首,十七岁游会稽,受知于倪元璐并受教。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授编修,归养十年,入京转司业

  • 藤阴札记

    无卷数。清孙承泽(生卒年不详)撰。孙承泽字耳北,号北海,益都(今属山东)人。明崇祯进士,任给事中。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为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明辨录》、《学约续编》、《考正晚年定论》

  • 冲虚至德真经解

    八卷。宋江遹撰。江遹,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辛亥十月,立太学生三舍法,分外、内、上三舍。江遹自称杭州州学内舍生,著有《冲虚至德真经解》二十卷。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

  • 十六国考镜

    一卷。旧本题为宋石延年撰。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一字安仁。北宋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先世居幽州(今北京西南)。屡次应举皆不第。真宗时为三班奉职,迁大理寺丞,上书请太后归政。历任通判海

  • 天机素书

    四卷。唐邱廷翰(生卒年不详)撰。邱延翰,字翼之,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撰有《玉函经》一卷、《黄囊大卦诀》一卷、《天机素书》四卷。《天机素书》,简称《天机书》。《四库提要》称《通志·艺文略》著录邱延翰所

  • 难经悬解

    二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认为《难经》著于《素问》之后,《灵枢》之前。故其中所引经文有今本所不载之内容,况旧本多有舛误,于是取《难经》逐文逐段加以诠注,多所更定。又以《素问》、《灵枢》

  • 顾氏石刻

    一卷。清顾沅辑。此刻首行空而未镌,是帖名未定。其中多顾氏藏印,而顾沅多刻书,所以必为顾氏所刻。内容是:李东阳《金丝堂铭》、《吴山归老诗序》、《会文联句》、《赠陈白沙诗》,杨一清诗一种、手简一种,张居正

  • 续资治通鉴

    二百二十卷。清毕沅(1730-1797)撰。沅字秋帆、儴蘅,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通经史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

  • 金陵通纪

    十卷,续通纪四卷。清陈作霖撰。陈作霖(1837-1908),字雨生,号伯雨,室名可园,世称可园先生,江宁人。先后于省府、县志局、书院、学堂、官书局、官报局、图书馆任职。此志为编年体,上述邃古,下迄晚清

  • 四书小注约编

    四十卷。清郑士范(详见《春秋传注约编》)撰。士范喜讲程朱之学,早年读《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朱子或问》,参之《语类》、《文集》,撰《朱子约编》一书。及读明《永乐四书章句大全》,病其于朱注下双行小注繁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