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沙县志

长沙县志

①二十八卷,首一卷。清赵文在原本,陈光诏续修。陈光诏,蕲水人,曾任长沙县知县。长沙县为各县之首,其志乘创修于康熙七年(1668),为知县胡壮生修,长沙绅士江有溶纂。其书后散失。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县朱前诒、教谕徐则论复修志乘。康熙四十二年(1。703),知县王克庄再修县志,典章文献,渐臻完美。乾隆十二年(1747),知县李大本又续修之。嘉庆十五年(1810)知县赵文在则再次续修。陈光诏任长沙县令后,因湘中绅士请大吏重修省志,遂再修县志。其成书时距前志修成仅逾七载。《长沙县志》嘉庆二十二年(1817)增刻本,共二十八卷首一卷。分为二十八门,依次为星野、沿革、疆域、山川、津梁、水利、公署、赋役、积贮、学校、典礼、秩祀、兵防、风土、职官、名宦、政绩、选举、人物、列女、耆寿、流寓、古迹、寺观、仙释、祥异、艺文、拾遗。此志于旧志之漏者补之,讹者正之,颠倒者次序之。如纶章奏议编入艺文,兵制属营建,褒封坊表属学校,冢墓属祀典之类,逐一改正。又如以轸宿、文庙、名山各图景为卷首,疆域、城池、万寿宫各图汇为卷二,似图自为图,志自为志,不相联属。且礼器乐器陈设舞俏诸大典,缺焉未载,非所以昭明备,以及首沿革而次星野,谓为有悖天先乎地之义,胥为纠正。持论正确,具有卓见。综观其全篇,体例精详,词旨渊雅,诚为湖南县志中斐然可观者。②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徐淦等修,张延珂等纂。徐淦,曾任长沙县令。张延珂,长沙绅士。《长沙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本,共三十六卷,首一卷。此志续修,其体例悉仍旧志,然增立二门:一为《忠义》,时湘军在战争中死亡者,不乏其人。湘绅奉命撰褒忠录,纪之曰《忠义》。另一门为《保息》,旧志以普济、育婴两堂及养济院附诸《赋役》之后,门类颇不相属,且近复添置同善等堂及接婴局等慈善之所,义举频兴,自应分类标目。此志本《周礼》以保息六安万民之意,将新旧各堂详纪曰《保息》。此二门之增,具有卓识,良为允当。其《星野门》删去繁复十余条,《沿革门》删洪荒断自唐虞始,《风土门》删去本草繁文之类,皆防冗,亦堪称精审。

猜你喜欢

  • 避暑录话

    二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在宋室南渡之初,岿然耆宿,藏书至三万余卷

  • 汝南遗事

    四卷。元王鹗(1190-1273)撰。鹗字伯翼,曹州东明(今属山东)人。金正大进士,累官尚书省左右司郎中。金已降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诏典章,皆所裁定。是书为蔡州(今河南汝南)被围时所作,故名。所记

  • 冯桂山年谱

    一卷。清冯德馨(1801-1868)自编。德馨字桂山,山东济阳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官至湖南巡抚。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镇压反抗不力被革职戍边,咸丰三年(1853年)赦回原籍。此谱自记至

  • 玄中记

    一卷。晋郭璞(详见《尔雅注疏》)撰。又称《郭氏玄中记》、《元中记》。《隋志》、《唐志》无目,惟《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收录,作一卷,未题撰人。南宋人罗苹在《路史发挥》卷一《论槃瓠之妄》中说:“《

  • 易汉学师承表

    一卷。清吴翊寅撰。此书依据洪亮吉《传经表》体例,将历代易家分为杨何、施仇、孟喜、梁丘贺、京房、费直等几派,并根据史传及其它文籍,于每一派下列其流传途径、传者姓名,并注明出处。并附以自己的案语,使其所列

  • 狮山掌录

    二十八卷。明吴之俊(生卒年不详)撰。吴之俊字彦章,号芝房。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武强县知县。本书纂辑故实,每卷标目,都喜为新异。全书分二十六类。即甄元、控舆、挈壶、采真、测符、提灵、综掖、纬阀、襄奁、延

  • 清河县志

    ①十四卷。清朱元丰、孔传楹修,吴诒恕纂。朱元丰,字端可,号诚斋,浙江桐乡人。清雍正二年(1724)举人,历华亭、金坛知县,乾隆九年知清河县事。孔传楹,山东曲阜人,举人,乾隆十五年任清河县知。吴诒恕,字

  • 存审轩词

    二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少能属文,常与包世臣议论经世之学。曾研习兵书,兼习击刺骑射。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官淮安府学教授。因与知

  • 菜山堂集

    八卷。《遗稿》五卷。清章金牧(约1671前后在世)撰。章金牧,字云李,号菜山,归安(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博闻强记,工诗文,顺治时拔贡,官柏乡县知县。著有《菜山堂集》。是集凡八卷,《遗稿》五卷。

  • 御制佩文斋咏物诗选

    四百八十六卷。清张玉书(1642-1711)等奉诏编纂。张玉书字素存,号京红。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人,工古文辞,以深奥典雅著称。顺治进士。历任刑、礼、户诸部尚书,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为“平定朔漠方略”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