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说文读若例

释说文读若例

①一卷。清金谷元(生卒年不详)撰。谷元字莲溪,江苏盐城人。光绪十一年优贡生,官四川知县。是书专释《说文》“读若”之例,谓其大要有三:一曰取本音以正俗读,如“肉”部“”下云:“省声,读若水之。”二曰取转音以存师读,如:“蝓,从虫,声,读若戾。”三曰取音义之同以明古今之通借,如:“,读若昆。”此三者虽未能尽《说文》“读若”之例,然循以求,则古今声音通假之例可明,《说文》方可贯通。是书有金氏家刊本。②一卷。清陶有铭(其生平未详)撰。实乃朱孔彰(生卒年不详)代作。孔彰字仲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朱骏声之子。光绪举人。精于小学,著有《说文粹》。《说文》“读若”之字,有六百多条,清儒张行孚、洪颐煊、金谷元皆有论著,讨论颇为详尽。是编专就音转立说。大意谓《说文》“读若”之字,一音之字居十之八九,二音之字居十之一二,三音之字间或出现。《说文》既有形声,之所以复著“读若”,是因为古今多转音。云“从某某声”者,系古来造字之声;云“读若某”者,系今人认字之音。兹观其例:一音之字,有从本字之声者,如“瑂,读若眉”;有从同得之声者,如“逝,读若誓”;有从未省之声者,如“,从翩省声,读若翩”;有古音可互证者,如“亼,读若集”;有古文可互证者,如“剏,读若创”;有俗书可借证者,如“遞,读若池”。二音之字,有区别二字以证音者,如“珛,读若畜牧之畜”;有引经传以正音者,如“,读若《诗》曰‘瓜瓞’”;有引经即以本字正本音者,如“是,读若《春秋传》曰‘辵阶而走”;有引《方言》证音者,如“,读若楚人言恚人”。三音之字,如“丨,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囱,引而下行读若退。”要之“读若”之字,有音兼义者,有音变而义不变者,有音变而义随便者。专就音韵以释“读若”,从而有补于诸家所未备。

猜你喜欢

  • 四书衬

    不分卷。清骆培撰。培字坦轩,浙江吴兴(今浙江吴兴)人。是书首有邓钟岳、彭启丰、姚三辰、徐以升序。又有其子骆云仪附言及培自序。自序言“书有正义,有神气。正义在有字句处,神气在无字句处,神气得而正义自见。

  • 白溇文集

    四卷。清沈受宏(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沈受宏字台臣。江苏太仓人。生卒年均不详。所居地名白溇,故以名集。康熙时岁贡生。据《江南通志》载,沈受宏的《白溇文集》共十卷,而此本只有四卷,考核目录,也无缺佚

  • 蒙鞑备录校注

    一卷。宋孟珙撰。从《宋史·孟珙传》看,孟珙未尝出使蒙古,怀疑是另有其人。清代曹元忠为之校注。元忠字君直,江苏吴人,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该书对鞑靼的发祥地、源流等问题进行了诸多考证,其辩甚为明确

  • 圣多玛斯小传

    一卷。意大利多玛斯(1226-1274)撰。多玛斯为西方哲学、神学大师,在神学上自成一派,著有《超性学要》等书。全书根据泰西·济斯德等人辑录的多玛斯事绩及散见于各类书中的多玛斯轶闻及论述撰成,并译成汉

  • 眲亭知见传本书目

    十六卷。清莫友芝撰。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眲亭,又称郘叟,贵州独山人。自幼好学,又喜藏书,后因屡试不第,遂绝意功名,出京南游,著述颇多。其对所知所闻古籍版本时有记录,经后人莫绳孙整理

  •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 陆氏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校正

    二卷。清赵佑(详见《毛诗草木疏校正》)撰。此书卷首有赵佑己亥序和辛亥跋。三国时吴陆玑有《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四库全书》已著录。然陆氏之书通行本伪缺颇多。佑取陶宗仪说郛本及毛晋广要本并诸家别录,校其异

  • 万历武功录

    十四卷。明瞿九思(生卒年月不详)撰。瞿九思,字睿夫,号慕川。湖广黄梅(今属湖北)人。师从耿定向。万历举人,遭县令诬陷,流徙居庸关。张居正救援得释,寄居京师西郊,授徒讲学。万历三十七年(1609)授翰林

  • 周铜鼓考

    一卷。马衡撰。马衡(1881-1955),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字叔平,浙江鄞县人。1922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研究室主任,1925年以后任故宫博物馆副馆长、馆长。1952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马

  • 附广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