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连江县志

连江县志

①十三卷,首一卷。清戚弢言纂修。戚弢言,曾任连江县知县。宋嘉定间,陶武曾修邑乘。元延祐间,李荣再修。然其书皆久佚矣。戚弢言莅任后,采访间俗,恒以文献无征,锐意修辑志乘。广征博采,遂成此志。乾隆五年(1740)刻印。共十三卷首一卷,一,土地部。其目十七,曰建置、分野、气候、风俗、山川、疆界、城池、公署、田亩、津梁、水利、邮置、坊表、古迹、寺观、宅墓、物产。二,人民部。其目十六,曰官师、官师题名、名宦、户口、选举、科目题名、先宪、文苑、逸行、艺文、乡行、寓贤、大年、方技、外教、列女。三,政事部。其目二十有二,曰赋贡、岁役、条鞭款目、度支、礼仪、庙学、学田、文庙、历代崇祀、诸儒历代崇祀、崇圣祀、圣贤位号、名宦祀、乡贤祀、祭器、书籍、书院、坛庙祠、民兵、惠政、匠班、寺租、杂事。兹篇水利、物产,叙述详于他志。然全书分目过为繁碎,未能纲举目张。实非佳作也。其尚有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② 十卷,首一卷。清李菶修,章朝栻纂。李菶,云梦人,嘉庆三年(1798)任连江县知县。章朝栻,詹事府主簿。李菶任县令后,以邑乘又六十余年未修,乃延章朝栻等重新纂辑,嘉庆十年(1805)刻印。兹篇改乾隆戚志之体例,不再以土地、人民、政事分部。其风俗志所载尤详。所述婚丧节令,皆以地方习惯为主。如父母年逾五十则称寿,多于生辰或元旦乞寿。又如八月十五日,游人相率至通济桥观潮之类,皆能显示本地风俗之特色,非一般之陈陈相应。艺文志不分经史子集,以朝代及作者为纲。书目中对各书卷数,考之极详。古迹所附碑碣,所搜亦极富,且以宋元碑居多。时人谓其有裨于考古,功非浅也。

猜你喜欢

  • 毛诗义驳

    一卷。三国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义驳》八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毛诗杂义驳》八卷,均已佚。马国翰序云:“王肃注《毛诗》以《郑笺》有不合于毛者,因复为此书。曰《义驳》者,驳

  • 倪文僖集

    三十二卷。明倪谦(?-1479)撰。倪谦,字克让。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编修。十四年(1449)出使朝鲜。景泰元年(1450)归国。后预修《寰宇通志》,进春坊大学士。天顺三

  • 曼陀罗华阁丛书

    十六种,一百四十八卷。清杜文澜(1815-1881)编。杜文澜字少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官至江苏道员,两淮监运使。著有《平定粤寇纪略》、《古谣谚》等书,均收入此丛书。《平定粤寇纪略》记自道光三十年

  • 蓉渡词

    三卷。清董以宁(1629-1670)撰。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人。明末诸生。能诗文,尤工于词少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齐名,有“毗陵四子”之称。但其他三人皆走科举仕进之路,独以宁以诸生终老。他后

  • 陈副使诗

    一卷。宋陈洎(约1041年前后在世)撰。陈洎字亚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陈洎为陈师道之祖,皇祐中官至三司盐铁副使。洎工诗,有诗集一卷。此集仅诗12首,金侃跋语称“陆绳仲从宋人墨迹卷录出。

  • 群碎录

    一名《眉公群碎录》、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为其随笔记录,不暇考辨。陈继儒在书首自跋中说:“他石可以攻玉,众壤可以益岱。读书者,即一字一语,何忍弃之,故题曰‘群碎’。”群碎,王右

  • 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 诗书古训

    十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编修,詹事,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兵、礼、户、工等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漕运总督,湖广、两广

  • 言馨草堂诗集

    三卷。易翰鼎(生卒年未详)撰。易翰鼎字寿梓,湖南湘阴人。清末诸生。入民国后卒,年八十余。翰鼎喜读宋儒书,尤留心经世之学。此诗集三卷,为民国十七年(1928)翰鼎外孙浏阳刘豫璇兄弟排印传世。卷首有黄世崇

  • 辽阳县志

    四十卷。清裴焕星等修,白永贞纂。裴焕星,光绪三十四年(1908)拔贡,民国十四年(1925)裴焕星任辽阳县县长。白永贞(1867-?),字佩珩,隶满洲镶白旗,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候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