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卷。明祝允明(详见《浮物》条)撰。是书乃是作者居忧其间,就平日读书所得之事物之理,随笔笺记而成。篇幅较短,约一千六百余字,不分门类,随意漫记,以自己的观点阐发事理,虽为一己之见,然亦有可取之处。如关于坚持常久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关系,他总结为“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关于当时人情险恶,世事艰难,作者也有议论,“虎狼存父子之仁,蜂蚁有君臣之义,虫盖有时而人也。今人仁不如虎狼,而虐如之;义不如蜂蚁,而毒如之,是人亦有时而虫矣。然虫之人也,进也;人之虫也,退也。人之不如虫也,哀夫。”也有一些文字,则反映了作者的处世哲学,如“高不虚也,卑不污也,明而无耀也,暗而无昧也,张乎其博,而非空也,敛乎其约,而非隘也。不偏焉,不倚焉,其中也。而莫过莫不及也。心之本体盖如此。”此书版本很多,择其要者录于下:《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正德嘉靖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金声玉振集·撰述》、《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广集、《说郛》续卷四、《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子类、《广四十家小说》等。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1959年补印。

六卷。清尹会一撰。尹会一号健余,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书首有门人王击玱序,所定次序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书中规抚指趣,不离朱子。每条下间或引王罕皆、王玉清等小注。书中参引旧说,也引及罕皆。其发抒己见,具证体验有得,但有时不免迂腐,对朱注也间有存疑之处,不完全墨守。存疑之处,如朱子论“管仲及王魏之功罪”一条,引刁文孝说;“夏后氏一夫授田五十亩”一条,蓄疑不解,以为经论之活法;“桃应问答”一条,谓“为臣执法,为子爱亲,各行其是而无所顾,分说便明,合看便差”,最为理正词严。该书有乾隆十五年(1750)刊本。

猜你喜欢

  • 陶渊明集

    八卷。东晋陶潜(365或372-427)撰。陶潜字元亮,入宋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侃曾孙。少有高趣,家贫好学,有大志。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

  • 古书疑义举例

    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三长物斋文略

    六卷。清黄本骥(约1825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黄本骥字仲良,号虎痴。湖南宁乡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黔阳县学教谕。其曰“三长物斋”者,三长物,一为秦汉以来金石文字,二为古琴,三为周秦刀

  • 钦定巴勒布纪略

    二十六卷。清乾隆帝敕撰,方略馆编纂。记第一次西藏和巴勒布边境事件。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巴勒布(今尼泊尔)贵族都尔萨野与西藏地方势力勾结,侵占西藏聂拉木、济咙、宗喀等地,西藏告急。清廷命侍郎巴

  • 道德经悬解

    二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先人诸家为《道德经》作注,或以养生家言,或以儒、道家言,或以杂家言释解经文。黄元御作《道德经悬解》,多以养生家言训释《老子》。但其书使原文章次多有变更,字句亦多有

  • 四书朱子语类摘抄

    三十八卷。清张履祥(1611一1674)、吕留良(1629-1683)编辑。张履祥字考夫,号念芝,又号杨园,浙江桐乡人。清思想家,农学家,著有《读易笔记》、《读史偶记》等。吕留良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

  • 二妙集

    十二卷。明万士和(生卒年不详)编。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今属江苏)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人陈献章论诗,曾有“法与理俱妙”之语。本书成帙前,唐顺之取其义而选汉、魏至明之诗为《二妙集》。万士和曾

  • 大乐律吕元声

    六卷。附《律吕考》四卷。明李文利(生卒年不详)撰。李文利字乾遂,号雨山,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庚子(1480)举人,官至思南府教授。是书依据《吕氏春秋》黄钟长三寸九分之说,攻驳司马迁的黄钟长九寸之说

  • 张子钞释

    六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此书为张载的著作汇编。书前有嘉靖二十年(1541)吕楠的自《序》,称张子的著作只存《西铭》、《东铭》、《正蒙》、《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而《文集》又未完

  • 嵩山志

    二十卷。清叶封撰。叶封,字玉叔,号慕庐,浙江嘉兴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河南登封县知县。志嵩山者,古来多矣。隆庆中有陆柬撰《嵩岳志》,万历中有傅梅撰《嵩书》,顺治中有焦贲亨撰《嵩高志》。叶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