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浅说

说文浅说

一卷。清郑知同(生卒年不详)撰。知同字伯更,贵州遵义人。郑珍之子。著作尚有《说文本经答问》、《说文逸字附录》、《说文商议》等。是书为释六书条例而作,又题为《六书浅说》。其说较王筠之说简略得多,较江声之说分析细微。论象形曰:“象形者,造字之始,取象于物,如其形而画之,为会意、形声众字之毋。《说文》凡会意、形声字十九在部中,象形字一例在部首。读《说文》必先讲部首,部首象形为文至朴而用文极巧,用笔特损而状物绝肖。”析象形为象形独体,象形合体、象形兼声、象形加偏旁、象形作重形、象形作最初本形六类。谓“钟鼎彝器铭文酷似其物者,即初时造字之象也”。论指事曰:“象形直画全物之形,指事则先画一物,而入‘一’以指其处。‘上’‘下’字先画一横以当物,于‘一’之上下著‘丨’以指之;‘刃’字先画‘刀’形,于左旁著‘一’以指之。《汉书艺文志》谓之象事,以其文先象物而后指其事也。《周官保氏注》谓之处事,谓就字形某处安置一笔以见事也。”论会意曰:“凡字独体为象形指事,合体为会意形声。会意者合象形、指事之字两文、三文以见意也,亦有多至五六文者。《艺文志》谓之象意。以会意字常含事物之象也。”析会意为会意正体、会意重形、会意中有象形、会意中有反形、会意中有声旁、会意中有省旁六类。论形声曰:“形声者合两字成文,以一旁定其形,一旁拟其音也。”析形声为形声正体、形声中有省形省声二类。论转注曰:“转注者,传注也。古‘转’‘传’两字相通。转注与假借对文,皆以叠字名之。”“转注以声旁为主,一字分为若干用,但各以形旁注之。转注与形声相反而实相成。如‘齊’字经典用为‘齊戒’,用为‘齊衰’,用为‘齊盛’,用为‘剪齊调齊’,用为‘齊疾’,用为‘腹齊’。止一‘齊’字,厥后则例加偏旁:用是‘齊戒’,即注之以‘示’作‘齋’;用是‘齊盛’,注之以‘皿’作‘’;‘剪齊调齊’,注之以‘刀’作‘劑’;‘齊疾’注之以‘火’作‘’,‘腹齊’注之以‘肉’作‘’,此其义也。”总论六书曰:“盖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经,转注、假借为造字之纬。转注主加偏旁,无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之字,但有一义,俱可注成一文。假借主音,无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之字,但令同声,俱可援为此用。”其言转注,与众不同,乃本其父郑珍之《转注考》,可备一说。此书有艺林山房辑《文选楼丛书》本,有《玲珑山馆丛书》(即《益雅堂丛书》)本,有《巢经巢全集》本。

猜你喜欢

  • 声位

    一卷。清林本裕撰。详见“等音声位合汇”。此书似无单行本。

  • 政训

    二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历刑部员外郎。成化中因上疏忤旨下狱,后得释。孝宗时官终刑部尚书。彭韶秉节无私,事关大体,皆抗疏极论,贵戚近

  • 甬东正气集

    四卷。清董琅(生卒年不详)编辑。琅字纯斋,浙江鄞县人,该书记明末清初甬东(今舟山岛)洁身殉节及隐遁之士遗文,共得二十一人,文五十二篇,皆从他书搜采而来,随得随编,先后亦无体例。书前有嘉庆十年(1805

  • 古经解汇函二十三种

    一百二十六卷。清钟谦钧编。钟谦钧,生卒年不详,字云卿,湖南巴陵(今岳阳市)人。官至两广盐运使。汇刻宋、元以前经学家说经之书,始于康熙年间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笃志于经学、史籍,与徐乾学搜集宋元以后诸儒说经

  • 后山诗集

    十二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陈师道字履常,又字无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平详见《后山谈丛》(辞目)。此集共十二卷。为雍正三年(1725)嘉善陈唐所刊。其中,正集六卷,为魏衍所编《后山

  • 训纂篇

    一卷。汉扬雄(前53-后18)撰。清马国翰辑。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著有《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法言》、《太玄》、《方言》、《训纂

  • 敦煌六朝写本春秋经传集解

    一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条)撰。此本原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编目为2981号。此残卷仅存昭公二十八至二十九两年,起于传文“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止于传文“公执归马者卖之”,共六十八行,

  • 读史镜古编

    三十二卷,清潘世恩撰。潘世恩(1770-1854),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第一;授修撰,后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职,偕纪昀经理四库全

  • 唐宫闺诗

    二卷。清刘云份撰。刘云份,里籍、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集为唐代女诗人诗选。凡二卷。《四库全书总目》误记为“国朝费密编”,孔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已予指正。据卷前刘云份所撰《叙》称,他遍阅晚唐诗人诸

  • 百子咀华

    十四卷。明胡效臣(生卒年不详)编。胡效臣,字钟衡,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人。万历四年(1576年)举人,官旌德县知县。此书取诸子之文,而割裂之,或摘其一段,或拾其数语,或撮其数字,以供时文獭祭之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