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缉

诗缉

三十六卷。严粲(生卒年不详)撰。严粲字坦叔,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清湘令,有《诗集》一部(见《宋史·艺文志》)。《诗缉》是南宋时代较有影响的尊序派的代表作之一,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并称“南宋说《诗》之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正文之前有《诗缉目录》一卷,篇目下标明诗旨,附有林希逸序和《自序》二篇,另有《诗缉条例》若干,为阅读《诗缉》的指南。正文部分以毛诗为底本,对《诗序》和诗篇进行逐章逐节的诠释,诠释时先要言不烦地总结其大意,然后再对音训,词义和章旨进行解释,这种先概括要点的方法在《诗经》注本中并不多见,便于入门和学习,这是其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该书的特色还有:其一,采集众说而又时出己意。如论述大小雅的区别问题,旧说着眼于政之大小,而他则认为:“雅之大小,特以其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风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雅之小。”发前人之未发,也更近情理。其二注重“以诗言诗”(林希逸序语)。严粲早有诗名,解诗主张“涵咏三百篇之性情,则悠然见诗人言外之趣”(《自序》),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道:“凡若此类,皆深得诗人本意。至于音训疑似,各物异同,考证尤为精核,非空谈解经者可比也。”该书也有不足之处,从总体上看仍恪守“风雅正变”之说及旧的说诗体系,个别地方,还有讹误。《诗缉》影响较大,其说常为朱熹《诗集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及当代唐莫尧《诗经全译》等所引用。现存善本有《严氏诗缉》元刻本(残存二卷一册),现藏北京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原题“朝奉大夫臣严粲撰”,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六册,明赵藩刻本,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却扫编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徐度(生卒年不详)撰。徐度字敦立,应天府谷熟(今河南商丘东南)人。钦宗朝宰相徐处仁幼子。南渡后,寓居吴兴。绍兴八年(1138)任校书郎,升都官员外郎,累官至吏部侍郎。徐度寓居吴兴时,

  • 鹤侣斋集

    三卷。清孙勷(约1700前后在世)撰。孙勷,字子未,一字予未,号峨山,又号诚斋,山东德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大理寺少卿,终至通政司参议,为人性简傲,不谐于俗。本集诗一卷,文

  • 泰山述记

    十卷。清宋思仁撰。宋思仁,字汝和。江苏长州人。《泰山述记》乾隆五十五年(1790)刻本,共十卷。分为:卷一,星野图、星野考、泰山图、泰山疆域考、泉源图、岱庙图、汉柏图、唐槐图、飞来柏图、扶桑石图、东岳

  • 古韵通说

    二十卷。清龙启瑞撰。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广西临桂县)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研精小学,尚著《尔雅经注集证》、《庄子字

  • 扶荔词

    三卷。《别录》一卷。清丁澎(生卒年未详)撰。丁澎字飞涛,号药园,浙江仁和人。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转礼部。十四年(1657)任河南乡试主考官,升礼部郎中。但不久即为科场案牵连,家产

  • 九经通假字考

    七卷。清钱坫(详见《十经文字通正书》)撰。本书无序跋,是钱坫所著《十经文字通正书》的未定稿。存留一至七卷,起于一部,终于帛部。只有《十经文字通正书》的一半篇幅。分部与《十经文字通正书》颇有出入,而各部

  • 筹海图编

    十三卷。明郑若曾(1503-1570)撰。若曾字伯鲁,号开阳,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初贡生,曾师大儒王守仁,与归有光、唐顺之等交谊密切。入胡宗宪幕,协同平定浙江倭寇,有功于当世。是编与《江南经略》(

  • 将略要言

    见《将略要论》。

  • 修武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继照修,金皋、袁俊纂。冯继照,字荻桥,山东淄川县(今山东淄博)人,道光十三年(1833)来任知县。金皋,字枚偶,江苏江阴人,曾任安徽建德县教谕,候选知县。袁俊,字叔英,江苏阳湖县(

  • 内训

    一卷。明仁孝文皇后(1363-1407)撰。仁孝文皇后姓徐,中山王徐达长女,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洪武九年(1376),册封为燕王妃。燕王朱棣即位,册封为皇后。她采《女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