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篆文通检

篆文通检

十二卷。清胡咏鸾(生卒年不详)撰。咏鸾字荻汀,长沙(今属湖南)人。是编乃是为《说文》所撰的检字表,依《康熙字典》二百四十一部,将《说文》十四篇之字分画隶入。其意虽在便于寻检,然编排混乱,殊无足取。不知黎永椿早有《说文通检》一书,学者一检即得,因无烦于此作也。是书未刊,尚存手稿本。

猜你喜欢

  • 御注孝经疏

    一卷。唐元行冲(653-729)撰。清马国翰编辑。元行冲本名澹,字行冲,以字行,洛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弘文馆学士。行冲博学,通训诂学。著有《魏典》三十卷。《御注孝经疏》系元行冲奉诏为唐玄

  • 补注东坡编年诗

    五十卷。清查慎行(1651-1728)撰。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今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康熙三十二年(1703),特赐进士出身,为翰林院庶吉士。查慎行喜游山

  • 尚书章句内篇

    五卷,《外篇》二卷。清任启运撰。本书以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为内篇,以古文溢出今文者为外篇。内篇成于康熙戊戌(1718年),外篇完成于乾隆癸亥(1743年),前后相距二十多年,可见任氏用力之勤。原稿久佚

  • 运渎桥道小志

    一卷。清陈作霖撰。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南京)人。世居讲堂大街,后移红土桥。皆与玉带河为遗。河即古之运渎也。《运渎桥道小志》光绪原刻本。以水为经,以桥为纬。虽纵横仅十里,而里巷旧闻,先辈懿行,人情风

  • 经心书院经解

    二卷。清左绍佐(?-1914在世)辑录。绍佐字季云,号笏卿、竹笏生,湖北应山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南韶连道、雷琼道。绍佐曾任武昌经心书院掌教,此编即辑录一年课士之作而成。其题目有“郑

  • 经典释文考证札记

    一卷。钱馥(见《卢本经典释文校记》条)撰。此书就“卢本”详作考证。列有:《序录》一条、《周易音义》二条、《毛诗音义》二条、《周礼音义》二条、《仪礼音义》一条、《礼记音义》三条、《春秋左氏音义》七条、《

  • 刘端临遗书

    八卷。附《两世乡贤录》一卷。清刘台拱(1751-1805)撰。刘台拱,字端临,江苏宝应人,二十一举江南乡试,后累试春闱不第,大挑二等,授训导。刘台拱精古学,凡天文律吕至于声音文字,靡不贯通。其于汉、宋

  • 诗经注疏大全合纂

    三十四卷。明张溥撰。溥(1602-1641)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崇祯辛未(1631)进士。幼嗜学,年二十,即与同里张采同学齐名,号为“娄东二张”。他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

  • 台州府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张联元修,方景濂编纂,张联元,台州府知府。方景濂,儒学训导。此志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此志是为续康熙二十二年(1683)之志而作,体例承袭康熙鲍复泰志,但增损甚少。如于城寨

  • 浮物

    一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1492)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通判。祝允明博学善文,工书法,其狂草下笔纵横,于似无规则